第一百二十八章 八旗新军,火力很猛啊!(第3/4页)

这时候福全又道:“这回的苏州之役,咱们可是吃了敌人火炮的大亏了!如果不是反贼不知怎么运进苏州的几十门能打开花弹的大炮,苏州城也不可能丢了大半啊!

所以皇上得到多隆、慕天颜还有你的奏报后,马上就去找了南师傅。南师傅说,那些火炮是一种短管的曲射炮,专打开花弹的,很有可能是从西洋那边来的样炮,由吴三桂的工匠们铸造的……于是皇上就让南师傅也帮着铸造一些。

这炮倒是不难铸,年前就搞好了。过完年后就开始试炮,皇上知道你在苏州遇到过反贼的曲射炮,所以就带你来看看,看看是咱的威远大将军炮厉害,还是反贼的炮厉害!”

坏了!

王忠孝心说:那帮乱写奏章夸大敌情的昏官这回歪打正着,说不定要把吴三桂给坑了!

心里头虽然这么想的,但是他嘴上还得拍马屁,“还是皇上圣明啊!奴才当时看见反贼的开花弹有一炮没一炮地打个没完,还想着要用长枪把炮子给打落呢!”

“噗哧!”一路上没怎么说话的康熙被王忠孝的话给逗乐了,“你的长枪还能打落炮子?你知道那炮子多大劲儿吗?对了,你在云南藩学的时候,吴三桂派来的先生没教过你怎么打炮吗?”

“教过,当然教过了!”王忠孝想了想,说,“吴三桂的炮兵还是很厉害的,大炮很多,大者四五千斤,小者数百斤,全都是铜铸的,质量极佳。

不过奴才在云南时并没有见过那种可以放开花弹的‘矮脚炮’……奴才猜想,那可能是用虎蹲炮改进的,为的就是容易偷运。”

他这话并不是瞎说,而且也不能瞎说,因为康熙在云贵还有不少眼线,吴三桂铸炮、打炮的事儿可瞒不过康熙。而且吴三桂并不是到了云南才学会铸炮,实际上早在吴三桂在辽东当总兵的时候就铸造了不少质量上乘的铜炮,其中一些还传到后世进了博物馆。

另外,吴三桂在历史上的三藩起义时和三藩起义前还铸造了大量的火炮,其中的一些被藏在了岳州,后来被太平天国发现,成了他们克武汉、破江宁的利器!

这些大炮藏了一百几十年后依旧犀利,也能反应出吴三桂的平西藩在铸炮方面的能力有多强。

当然了,康熙在这方面也不差……要不然历史上的三藩起义就成功了!

康熙的麻脸也有点沉重了,虽然这一次他可以说是胜券在握,可以说对平西藩有了压倒性的优势,但那些优势都在大势上的……大势再好,最后胜利也得在战场上打出来!

而吴应麒和鳌拜这两只困兽虽然处境艰难,但他们也还有一战之力……如果朝廷的军队不能打破他们的困兽之斗,那再好的大势都有可能反转!

哪怕是一隅抗全国,也不是没有胜利的可能!

当年的大清(大金),不就是靠着一次次胜利,硬生生地从一隅变成全国的吗?

康熙一路上都在想着要怎么一步步把吴应麒、鳌拜绞杀,没有再说话。

而王忠孝听着越来越近的火炮轰鸣,心里面也开始七上八下了。即将开锣的三藩之战,如果吴三桂不能首战大捷,然后一举席卷川陕的话,康熙的赢面还是挺大的……

两个人的思绪,很快就被一阵迎接贵宾的号炮声给打断了。

王忠孝抬头一看,发现自己已经到了拱极城外。

拱极城就是后来的宛平城,不过现在的宛平县衙还摆在北京城内,拱极城还是一座拱卫北京的卫城,城内只有兵营和衙门,没有民居。因为附近有个丰台镇,所以在八旗新军总统大臣衙门进驻后,拱极城就被称为丰台大营了。

不过拱极城毕竟距离北京内城还是有点远的,在丰台大营这里当差的八旗兵回家一趟不容易,所以康熙就给三镇八旗新军分了三班,每班一旬,入营训练,剩下的两班都回家陪老婆孩子。

所以今儿在丰台大营外列队欢迎康熙到来的,实际上只有一镇八旗兵。

虽然只有一镇,但那也是上万精兵,穿着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八色棉甲,或是骑马列队,或是扛着器械站立,摆出了以“参领”为单位的十六个方阵。其中步队当中的鸟枪兵占比可不少,起码占了五成!即便是骑在马上的骑兵,也有一部分背着鸟枪!

而在每个方阵之前,还摆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炮。

其中有炮管看上很长的弗朗机炮,清军称这种炮叫子母炮,是八旗专有的火器,绿营只能违规装备。

还有炮管看上很短的臼炮——应该就是是刚才试射的威远将军炮!这种威远将军炮看着就比王忠孝让人在小站私铸的臼炮粗壮不少,发射弹丸怕是得有二三十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