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吴三桂,你别怂;王大头,性本善(第2/4页)

吴三桂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也就是说,老夫如果要用《天朝田亩制度》这贴猛药,就必须北上甘陕?”

“正是!”刘玄初点点头,“咱们现在已经练成了数千狼筅骑兵,已经不怕八旗马队了,而且您在四川也有基础,正好北上啊!”

吴三桂愁眉不展,“狼筅骑兵捅人虽然厉害,但八旗兵也不容小觑……而关中平原正是八旗马队用武之地!”

听吴三桂这么一说,刘玄初就知道这位王爷的“怂病”又犯了,一定又在琢磨走水网遍布的湖广进兵,好暂时避开八旗马队的锋芒。

可问题是……吴三桂的军队也不是善于在水乡泽国作战的南军。吴家军那是关宁的老底子加上陕甘出身的“闯献余党”,基本上没人会玩水军。湖广水乡八旗马队玩不转,吴三桂的军队一样玩不转,到时候陷在水网当中动弹不得可怎么得了?

刘玄初正琢磨着要怎么帮着吴三桂治疗“怂病”的时候,门外头突然传来了吴应麒的大嗓门:“父王,父王……出大事儿了,鞑子朝廷马上就要对咱们下手了!”

话音未落,万卷楼书房的门就被人推开了,接着就看见吴应麒、吴国贵二人一前一后走了进来,其中吴国贵手里还拿着一叠折子,走到了吴三桂跟前,双手递上:“父王,这是四川的郑军门让人送来的明发上谕的抄件。”

“明发上谕?”吴三桂看了看吴国贵手里面的抄件,“那么多?都说了什么?”

吴国贵说:“就说了三个事儿,一是五镇屯田,朝廷要设立荆州、长沙、成都、重庆、桂林四个屯田大营,并且由鄂扎、石华善、孙思克、勒尔锦、王辅臣等五人出任总统屯田事务大臣,各率一万八旗或绿营新军南下驻屯之地。

二是两藩更替,先由由王辅臣护送平南王世子尚之信南下广州接替尚可喜主持平藩藩政,然后再由安亲王岳乐率一镇八旗新军护送我大哥来云南辅佐父王您!”

吴应麒一脸兴奋地道:“父王……看来朝廷这次要兵分五路围剿咱们了!您快拿个主意,咱们要先打谁,后打谁?”

“王爷,”刘玄初笑道,“看来这个康熙还是不会打仗啊!兵分五路不说,还各自相差那么远,如何能形成合力?咱们正好各个击破!”

吴三桂问:“知道岳乐走哪条道南吗?”

“还不知道,”吴国贵说,“不过应该不可能从广西方向上过来。”

吴应麒道:“父王,咱甭管他从哪儿来,咱只管照着一个方向打过去就是了!”

吴三桂横了吴应麒一眼:“你不管你大哥了?”

吴应麒赶紧闭嘴不言语了——现在云南这边已经有人在嚼舌头了,说他是什么“吴世民”……

吴国贵道:“父王,咱们兵多粮少,兵锋难以持久,一旦开战,就必须迅速进军,扩大地盘。孩儿建议可以分兵两路,同时进攻四川和湖广!”

“主攻摆在哪里合适?”吴三桂问。

吴国贵说:“岳乐在哪里,主攻就摆在哪里!”

吴三桂重重点了下头,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好!就这么办!岳乐是硕果仅存的满洲宿将……”他又捏了捏拳头,咬着牙说:“只要能打败他,以后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

吴三桂下决心要克服自己的晚期怂病,准备和大清入关一代最后的宿将岳乐大战一场的时候,把他一步步设计到如今这种想当一个拥兵自重的忠臣而不得的罪魁祸首王忠孝,正和周昌、王士元、王忠义一块儿在这浙东一带寻找“证人”!

不过他要找的“证人”不是帮着他陷害奸佞的证人,而是“证人书院”的“证人”!

所谓的“证人书院”,也不是专门培养证人的学校,而是“证得人性”的意思。创立这所书院的是明末大儒刘宗周,宗周之学以慎独为宗,是专门研究怎么当道德君子的,并且以为人性本善,生来具有仁义礼智之德,儒者只要清楚地证得人性,时时保持之,即是慎独功夫,即可至于圣贤。

而这套“证得人性”的学问在被刘宗周和其他一批浙东儒者研究了许多后,终于被证明是错的……因为这世上既有“性本善”的人,也不做人的人!当性本善遇到不做人,那可就要没人做了!

所以那位一生追求慎独学问的蕺山先生刘宗周,最后只能以绝食殉国来证明自己的道德,但同时也证得了靠慎独是当不了大善人的真理……

而在刘宗周死后,他所创立的证人书院一度停办,直到两三年前才被另一个明末清初的大儒黄宗羲重新支楞起来了。

重新开张的证人书院的主要活动地点不再是绍兴府了,而是迁到了隔壁的宁波府,其主要活动地点在宁波大地主万家的一处别院当中,因而称为甬上证人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