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植树节与造林合作(第2/3页)

“小树是不是太渴了?”周放眼中充满怜惜,猛地站起身:“等我再拿点水过来。”

“跑慢点——”周妈妈想要嘱咐,却发现对方已经跑远了。

周放和其他孩子提着小桶欢快地跑去接水,给栽种好的一棵又一棵小树苗依次浇水,甚至觉得父母的速度太慢。

一个多小时后,家长们累得气喘吁吁,孩子们却精神亢奋。

他们拿着小一号的植树工具继续挖着,互相炫耀自己栽种了几棵小树。

每栽种好一棵树,会有关于树苗的证书送至孩子们手中,下方印着编号,与树苗的铭牌一致。

证书不大,不少人中手中已经积攒了厚厚一沓。

这是他们亲手栽种的证明,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周放拿着手中的证书,一个接一个的看着,爱不释手:“爸爸,这个字念什么?”

“榉(ju)树。”

“哦哦。”他在心里默念了几遍,又拿出另一张,“那这个呢?”

“香樟(zhang)树。”

‘香樟树香樟树香樟树……’周放嘴里念念有词。

看着证书上印着的照片,再看看小树苗,走过去摸摸:“要快点长大呀。”

虽然小树看起来比他高多了,但他知道他们是一样的。

他和小树会一起长大。

一上午的时间过去,成果喜人。

346人的参与人数,栽种了1200余棵树苗,平均每个家庭植树8-12棵,无一人懈怠。

市领导带领的团队也栽种了80余棵树苗,一些干部正坐在旁边休息。

颁发证书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真心实意的笑容。

媒体适时拍下这一画面。

取得大量的素材后,领导团队看着大变模样的荒山,不禁感慨万千,对花间集大肆夸赞一番才离开。

记者菊月和一些媒体,则留下采访其他学生。

菊月:“您对本次活动的感受是什么?”

家长A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累并快乐着。说实话,上班后一直坐在办公室,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

这次和儿子一起参与植树,成就感满满,酣畅淋漓。”

家长A:“证书设计得超级棒,回家以后我们要把它裱起来,作为纪念。”

孩子插话:“爸爸,咱们明天还来吗?”

家长A摸了摸孩子的头发:“来!明天带你妈妈一起。”

菊月正好看到周放一行,走上前去:“您对这次植树活动的评价如何?”

周妈妈:“非常有意义。

希望W市以后多举办这种活动,对孩子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让他们从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周放握紧了手中的证书,一直向后方的树林看:“我以后会经常来看我的小树苗。”

菊月又采访了一个拿着厚厚证书的家庭:“您一家三口今天收获如何?”

家长B笑着道:“收获不错,植树15棵。”

菊月夸赞:“数量超出平均水平,很厉害。”

她半蹲下来,看向有点羞涩的女孩,“种了这么多树,认识它们吗?”

小女孩看了看妈妈,对上鼓励的目光,于是小声道:“认识。”

菊月用眼神征求了意见:“那我考考你,回答不上来也没关系。”

她拿着证书遮住下面的介绍:“这个是?”

“白栎(li)”“香樟树。”

“白皮松、山槐、桂花树、冬青、野漆树……”

菊月目露惊讶,每一种居然都是对的!

难道遇到了一位小天才?

家长C:“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就是花间集的常客。在答题和植物认知方面,女儿可比我们厉害多了。”

菊月:“是有这方面的天赋吗?”

家长C:“或许有一些,但最重要的兴趣。《植物图鉴》那么厚的一本书,她已经快看完了。”

菊月表示附和。

家长C面对镜头:“非常感谢花间集培养孩子对植物的兴趣,这次植树活动也一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大家一起保护环境,建造W市的良好生态。”

花间集的千人植树活动,得到了当地媒体和电视台的广泛宣传。

市领导莅临花间集并参与植树活动,让花间集的地位再上一层楼。

晒出的证书更是引发了众多网友羡慕。

他们也特别想要一个代表荣誉的证书。

尤其是植树造林这类公益性质的证书。说明他们为保护环境做出了一份贡献,而不是干看着。

而且以后植树者去花间集,可凭借证书和编号去看自己栽种的小树。

我的天,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

看着自己栽种的小树一点点地长大,呜呜,好浪漫。

“可恶,为什么花间集不在S市!”

“可恶,我为什么因为加班没去,羡慕死。”

“植树节,之前没在意,结果错过了,好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