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3页)

姜佩兮知道自己的能耐,她不是大夫,治不了周朔的病。

至于亲自照顾他,她暂时还不想挑战自己的耐心。

守着一个病鬼,倾注自己全部的爱意与怜惜,却无法得到任何正向的反馈,所见只是病人日益的憔悴与消瘦。

这太消耗人了。

她有那么在乎周朔吗?姜佩兮问自己。

似乎没有。毕竟当下她甚至不能保证,自己对周朔的爱意,足够支撑到他从生死线上挣扎出来。

周朔并非她生命里的唯一。

姜佩兮有她需要忙的,调度物资分配,安排人员差事。她与杨宜通信更是频繁,交流两边的情况,在信里互相揪着对方问有没有找出治疗此病药方。

算出粮食与药物消耗速度的姜佩兮,又给阿青写信,让她把那些庄户铺子都尽量典当或者换成粮食与药物。

当处于困境时,姜佩兮身上因娇养而纵出好面子的拧巴消失不见。

她麻溜地给阿姐写信,又向母亲求援。

在给阿姐的求助信中,姜佩兮毫不吝啬自己的甜言蜜语,还专门写了歌功颂德的应制诗文。

最后却仍觉不够,单开一张信纸,上书:

[阿姐最好了。]

阿姐很快回了信,阔绰地写了十张信纸。

前九张都是痛斥她胆大妄为的行径,末张却要她小心、要她保重、告诉她一旦东菏情况不对立刻回江陵。

厚厚的一封信里每个字都算是家书。

姜佩兮前世从没收到的家书,总算在今生收到。

总之这次的求援相当成功。

来自江陵的援助,像是汛期的阜水般涌入东菏。

因姜主君毫不遮掩地鼎力援助,建兴没法再装瞎,周氏也派了人过来。

作壁上观的世家们全在状况之外,各家私心里不断地琢磨回味,难不成姜氏想借东菏之事与周氏结盟?

待到建兴的使者前往江陵,世家几乎确定姜氏与周氏是眉来眼去地打情骂俏。

京都立储在即,周氏却尚未表态。

为保证自家所在的势力,不会突降周氏这样大的对手。支持宋二的王桓崔三家很快开展了动作。

与宋二在明面上掣肘的裴氏与郑氏也不甘落后。

接见裴氏使者时,姜佩兮心中感慨很多。或许裴岫压根不想管她,也一点都不想与东菏沾上瓜葛。

但在世家的竞争与权衡之下,哪怕是裴岫这种极致任性又专断的人也没多少选择的空间。

东菏、门利、临城,还有苑门,尽管四处都没研究出治此病的药方。

但好在四方砸过来的援助,成功控制住了疾疫扩散。情况没有往更糟的方向走去。

因母亲不喜欢她学这些,姜佩兮也不知道怎么调度全局,怎么统驭部下。

东菏的一切抉择,都是她磕磕绊绊的摸索。

姜佩兮回忆当初周七在这儿治水时做的事,琢磨记忆里阿姐对部下赏罚严明的种种举措。

她没有人可以商量。

东菏很热闹,来帮它渡过难关的好心人都聚在这儿。

这些来自四方的使者,无不审视姜佩兮的行径,揣测姜氏的意图。

深处漩涡中心的姜佩兮,不能和任何人表明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娇纵任性地耍脾气。

她需要维持世家贵女的体面与端庄,还需刻意装出统治者的心机与城府,甚至要弄出些高深莫测的神秘感来唬人。

她时常犹豫更笨拙地看着握在手中的权柄。

怀疑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能耐。审问自己是否做出的每一个抉择都完美无缺,又或是在知晓无法顾及到方方面面后,她能够承担这不完美的后果。

姜佩兮于此处掌握到切实的权力,不会有人反驳她,也没有人敢要求她做什么。

可她没能从掌权中获得快感,她只觉得累。

姜佩兮不仅要在遍布眼线的府署中,不苟言笑地出演一个她所理解的完美权贵。

还要经常在街头的施粥与施药处露面。

因先前水灾时砸钱买到的好名声,东菏的百姓对这位小姜郡君印象极佳。

她的出现露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安抚人心。

这些繁琐的事务,让这位自幼优渥着被养在温室里贵女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心力交瘁。

但不管她如何着急,救命的药方始终研制不出来。

治疗疾疫的药方没有任何推进。

周朔的情况也一直不好。

疾疫并未对这个多遭苦难,却始终仁善宽厚的人有任何回馈式的怜悯。它平等地虐待着每一个没能保护好自己的人。

高烧,呕吐,暴瘦,皮肤大面积皲裂。

姜佩兮从不多问周朔的病情。

每日只从大夫那里确认周朔还活着,这个消息便能安抚住她,让她心无旁骛地开始一天的忙碌。

忙碌的间隙里,姜佩兮会不经意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若周朔就死在这儿了,她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