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〇回 里见侯白滨葬旅榇 大法师穗北尽客情(第5/5页)

自此之后,八犬士便准备参见二位侯爷的服装,他们虽不乏盘缠,然而都不好排场,所以其他一概都免了。他们在那里逗留了十几天,等待着从安房来的、大的消息。一日、大和照文带领士兵和随从来到穗北的冰垣家。有种赶忙出去迎接,与犬士和代四郎一起,同、大和照文见了面,并殷勤款待。、大和照文因急于回去,不便长谈,对八犬士传达了两位国主的旨意,并告知改葬之事,另外对有种表示了自正月以来犬士在这里留宿的谢意,亲切问候了夏行的病,然后把两位侯爷赐给夏行和有种的两三件礼物朝鲜人参、时装和麻绳等,装在几个箱子里,与礼单一起递给他。有种日前接受了八犬士转交给他的那包黄金,还没来得及向照文致谢,今又得到这样的恩赐,惭愧得只是拜谢而不肯收。犬士们从旁为其致谢,并向他解释说,这是仁义之良将的恩德。有种这才把礼单接过去答道:“在下等对贵藩无一介之功,今昔的两次恩赏,实是无上幸运和造化。义父之病倘能痊愈,则一定去安房谢恩。请向二位国主致意。”、大和八犬士以及代四郎等听了都表示高兴。在隔壁房间伺候着的世智介和小才二得知,诚惶诚恐地出来把恩赐的箱子搬到里间去,将待退下时,有种将他们唤住,吩咐赶快准备酒宴,、大急忙拦阻道:“今奉火急之君命与十一郎同来迎接八犬士,请不必如此款待。喂!犬士们和姥雪赶快准备行装,越快越好。”有种见他急着要走,也不好强留,便上茶献果,拉住袖子说:“最少也要喝几杯为你们饯行。”于是把重户找出来,与、大和照文也见了面,然后重户代替父亲致了谢意,并请求、大法师念十声佛号,以为父亲解除疾病之灾。接着八犬士和代四郎也分别向重户话别道:“对令尊的贵恙唯恐有忌讳,所以也未能特意问候,就这样告别实非所愿。”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话别,因为人多也耽误些时间,已是申时下刻。其中只有、大素来不吃酒肉,看着人们斟的酒也不喝,心里很焦急,但也不好阻拦,只好等着他们话别完毕。照文和各位犬士以及代四郎几次向主人夫妇辞行,这才停杯罢盏。他们退下换了衣服出来,一同告别后走到外面。前后而来的士兵和随从们早已在他室用过酒饭,告知照文后,都站在前门的旁边。当下有种让世智介和小才二等替八犬士和代四郎拿着东西送至千住河。另外这穗北的庄客们,听说犬士们从结城回来又住在这里,都说:“待他们回安房时定要远送。”有种恐怕被忍冈知道,所以事先加以拦阻,也没告诉他们这天离去。

且说八犬士和代四郎与、大和照文主仆来到千住河边一看,见有今晨、大和照文从安房驶来的两艘迎接他们的快船在那里等待。其中的一条船由犬士们乘坐,士兵和随从登上另一条船,为的是犬士们所乘的船轻便跑得快。船内有许多食笼和酒桶,是有种不知何时送来的。大家看了无不感到如此匆忙告别,他还想得这么周到,足证友谊之深。在船上的行客未能向留在岸边的主人道尽离别之情,在岸边送行的也一定想后会有期。船很快离岸,向墨田河驶去。岸边的嫩芦苇好似在招手,苇莺在不住地鸣叫,鸟皆思友,人孰能无情,怎奈悲欢离合乃世之常情。、大多年云游的功德总算把八位豪杰所有的八颗宝珠串在一起,而他如今并非衣锦还乡,而是身着袈裟和缁衣,依旧是头陀打扮,风尘仆仆。快船在顺风中很快来到海上,日暮夜暗,星光映在水中疑是萤虫飞舞。船夫们齐心协力,摇橹掌舵大显身手,争取在天亮到达。想起犬江亲兵卫日前从两国河启航时,情景相同而心情各异。那时是讨魔的艨艟,这时是菩萨普救众生的宝筏,同时也是里见家的宝船,载着八行之璧,天下闻名,谁不景仰?船沿着上总岸边的山岩驶去,风平波静,天亮时到达了码头。

作者自评曰:于此前后两回,如上所述,故事平淡无奇;同时从前回至此,商议之段落较多,看官或许感到厌倦。总之此皆为必要之事。内中有伏线、有衬染,乃为后文能引起联想之故。殆作者笔墨之劳多在叙述平淡故事。同时看官虽已知晓,而本传之人物尚且不知,是以不得不加以解释。此处因无精彩之内容,所以笔涩砚干,倍加劳神,不能赘述。此乃作者之苦境也。本传多处有此类事,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既知之而又如此撰写,实难以使看官无厌倦之感。即使唐山元明稗史之大手笔,被誉之为六才子者,恐亦一筹莫展欤?

(1) 古代举行仪式时,要在大门左右堆起圆锥形的沙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