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浮黎劫 第十章 人生愁恨何能免(第3/3页)

瑶姬越发惊骇,忽地想起女娲娘娘临别吩咐:逢天晦芒,无恐无惊。后且大昌。稍稍压下惊恐,从怀中取出一块青玉玦,擎在掌中,高举过顶,催动真诀,只见那玉玦发出蒙蒙青光,八方弥散,四面云雾虽然浓重,竟是挡不住那看似微弱的青光,眼看越来越是稀薄,外界光线渐渐透入,瑶姬大喜,加紧施为,忽闻顶上有噼噼啪啪的轻微爆裂声响,抬头看时,只见数十里雷云涡旋,一条千余丈长的狰狞电龙张牙舞爪,当头疾扑而来,瑶姬一见,吓得魂飞天外,慌忙中只及将青玉玦往上一举,只听得霹雳一声,远近震动,瑶姬大叫一声,从九霄空里直坠而下。

时当正午,阳光直射,阳城北门刑台之上,子辛、庶余二人长发披散,五花大绑,缚在铁柱之上,数万百姓们远远立在远处,指指点点,悄声议论,神色复杂。

原来启命大将征讨子辛、庶余,两方互有胜负,战事迁延不决,启大怒,终于亲率大军北征子辛。他是禹王长子,虽不及禹王神武,一身勇力亦是世间罕见,又自幼师从飞熊,习得道法,虽然粗浅,却也不是常人可以抵挡,两军阵前,连斩子辛大将混沌氏、穷奇氏,生擒子辛,锁入囚车,解送阳城。自己又率军南下,斩了庶余大将饕餮氏、猰貐氏,擒了庶余,班师回京。今日午时,启亲临监斩,要借二弟人头,震服四方诸侯,以安他夏启天下。

午时已至,启坐在监斩台上,眯起眼睛看了看太阳,将两支朱红令箭抛下,三声鼓响,两名行刑官将青铜刀高高举起,忽然有人厉声呼叫:“不可!”一道白光从天外一闪而下,扑向刑台,却哪里来得及?只见刀光闪处,子辛、庶余两颗人头骨碌碌滚落尘埃,鲜血箭也似的飙向空中,四下散开,恰似开了两朵大大的血花。那白光现出身形,原是一头九尾白狐,只见它立在台上,看着子辛、庶余二人尸身,怔怔地只是不动,满空鲜血落将下来,洒了满身,如点点落英,白狐浑然不觉。

行刑官与阳城百姓惊讶不已,一时鸦雀无声,启也惊得呆了,坐在台上,口唇张开,却说不出话来。

那白狐立了一刻,忽地身子摇晃,一口鲜血咳出,慢慢转过头来,幽幽目光越过万余人群,落向监斩台上,彼此虽有里许之遥,启仍清清楚楚看得见白狐一双碧眼里无限悲伤、愤恨、绝望之色,不由得浑身发起抖来,瘫软在座位上,口中嗫嚅:“母……母……我……”

白狐霍然收回目光,仰天厉叫,声闻百里,人人听得皆是汗毛倒竖,只见它纵身一跃,腾入青霄,倏而远去。

监斩台上,启满头冷汗,左右搀扶着他慢慢站起身来,起驾回宫。

自此之后,启就生起病来,睁眼闭眼,一时见两弟满面血污,立在面前;一时见母亲一双碧眼,狠狠盯着自己,日日夜夜,不得安眠,数月下来,已是形销骨立,昔日九尺身躯,只剩一个架子。启自知不治,这日将太康、仲康、少康诸子与柏皇、德武、余胤诸大臣都唤到榻前,颤颤巍巍,立太康为储,教诸子都拜过了太康,又向众大臣叮咛了托孤之意,诸子、众臣流涕不已。

启吩咐完毕,自己挣扎着坐起来,目视东方:“东夷未平,后羿尚在,我儿天下终不长久,朕身虽死,余恨难绝!”忽又大叫一声:“父王!”轰然向后就倒,太康诸子与众大臣慌忙上前看时,只见他双目圆睁,气息已无。太康、仲康、少康诸子与众大臣哭拜在地。

可怜启虽费尽心机坐上王位,只因所为逆伦负人,自登上大位之后,无一日不心力交瘁,不过做了七八个月天子,四方尚未尽平,就此溘然含恨而逝。

次日众臣为启王发丧,太康在柩前即了王位,启王雷霆手段,杀二弟,平叛军,诸侯本来多已畏服,此时见启王暴卒,无不大喜,一时间诸侯并起,各存侥幸,都要争夺那天下一人之位,彼此厮杀,无日或已,太康虽然继位,政令不出都门百里之地,无可奈何,颓然丧气,日日惟以酒色自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