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时代学者(第2/3页)

但是,相比于上一次来说,这一期的时代周刊上,关于陈舟的描述,直接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他们称陈舟为“时代学者”。

意思是指陈舟造就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这个时代也因陈舟而变得更有意义,更加伟大。

这份评价不可谓不高。

能够称之为时代学者的人,古往今来,也不过就是那么一些人罢了。

所以说,这份评价一出来,还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的。

要是说华国的媒体们,发表这样的文章,用来评价陈舟的话,那倒还没什么。

可这是米国自家的媒体,在政府失信事件又要起来的当下,就显得很不给米国政府面子了。

一度也使得米国这位爱好发社交软件的总统,很是恼火。

但是在当下,也恰恰是在当下,这位总统还真不能明里去对时代周刊做什么。

至于暗里的话,那就不得而知了。

事实上,时代周刊之所以给出这份评价。

完全是以陈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给出来的。

史上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史上第一位连续两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再加上陈舟所解决的那些困扰着学术界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难题。

谁又能够说,陈舟他配不上这份评价呢?

更何况,时代学者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

现如今,这位刚刚满22岁的年轻人,其未来又有谁敢说,他不能代表这个时代?

至少从过去的这几年来看,没有人敢断言,陈舟的未来到底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从这些综合因素考虑,这不,时代周刊就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而这份“时代学者”的评价,也随着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那则通知,前后脚的传到了华国。

在陈舟又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到华国后。

瞬间便点燃了所有国民的激情。

这份在学术界扬眉吐气的激情,是华国所有人,从未体会过的。

犹记得那些年,外出的学子,不想回家。

在家的学子,梦想着外出。

没有多少人留恋华国这份土地,也没有人觉得华国的学术界,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辉煌。

甚至于,就连华国人自己,都觉得自己是比不上人家的。

这其实是有一些可悲的。

但好在,随着华国自己的努力,自信心逐渐起来了。

而现在,华国人也终于证明了一件事。

那就是,华国的学者,不比其他国家的差!

甚至于,华国的学者,可以做的更优秀!

不说别的,以后碰到外国人,华国人可以自豪的说一句,我们有陈舟!

陈舟这一次,不对,不止这一次。

这些年来,所带给华国人的自豪感,终于在这一次,到达了一个峰值!

而且,所有人都相信,这份自豪感,还将有更大的峰值!

一时间,无论是官媒的新闻联播、人人日报,还是地方媒体的燕京日报,亦或者是一些网络平台,网络自媒体们。

全部都开始了对这件事的报道。

如果说有些人需要一场造神运动的话,那陈舟就是以自己的实力,让整个华国都在为他造神!

紧跟着瑞典皇家科学院通知而来的,便是时代周刊的那份评价了。

这份评价来的虽然有些意料之外,但却成功触碰到了华国现在所有人的嗨点。

时代学者的称呼,也成为了陈舟的一个新标签。

说来有趣的是,微博上那些为陈舟摇旗呐喊的人,正是在陈舟归国之前,那些骂的最凶的人。

华国,燕京大学,教职工宿舍。

陈舟本来是在看着,张一凡发过来的,关于DMD-2号材料的相关资料的。

张一凡那边,最新阶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刚把相关数据资料处理好,便发给了陈舟。

顺带着,还一顿彩虹屁,拍到了陈舟的身上。

搞得陈舟倒是有点莫名其妙的。

直到张一凡把时代周刊的事,跟陈舟说了一遍。

陈舟才后知后觉的,了解了自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克拉福德奖的消息,以及现在全世界都在讨论他的事。

只不过,陈舟在张一凡一顿猛夸,加无限感慨的言语中。

就只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这才刚回来,就又要跑出去一趟么?”

看到邮件回复的张一凡,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撇了撇嘴。

这可是多少人,都在梦想着跑一趟的诺奖,居然在陈舟这,有一种被嫌弃的感觉……

以至于,张一凡久久没有回复陈舟的邮件……

而陈舟呢,刚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去领奖,会不会又害的一堆人跟着,会不会太添麻烦了这些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