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航天飞机坏了

新的显示器材与计算机同时开发着,为了节省后续卫星项目的耗时,还有个事情要做。

回收空间站。

这东西还是当年运载机和航天飞机大载荷投放实验的时候丢上天的,因为是临时项目,里面很多功能都没有,遥控也只能控制它调整个姿态,基本是个摆设。

现在要开发新一代的卫星,它的用处就来了,既符文太空测试的记录与实际样本。

此刻天上飞的卫星,也有当初送上去的卫星测试机的功劳,无人空间站也继承了符文测试功能,有很多测试机上没有的符文定式静态测试样本。

要取回样本和测试记录,可以让航天飞机执行一次任务上天去把空间站拆回来,或者直接让空间站降低轨道重入大气层,不过后者其实无法采用。

还是一样的原因,空间站就是为投放实验临时做的,并没有完整的再入大气层结构,强行再入,有六成概率会把重要样本烧掉。而且空间站里还有气密测试等一堆静止实验项目,也需要它保持足够的完整性。

然后问题来了,航天飞机能不能执行回收任务?

答案是成功率比较低。

没错,无人空间站是航天飞机通过机械臂投放和安装的,通过反向操作,航天飞机也能把它拆回来。

可是难点并不在这里,而是空间站的自我姿态控制能力不行,空间站的反应延迟高,比卫星大很多质量却没有专门的推进器,也让变速变向很迟缓。

与前一次天基武器平台弹药补充任务区别很大,弹药补给,是航天飞机的舱外任务机器人,携带专用“弹夹”装在制定模块上,航天飞机本身实际没有和武器平台完全同步。

而要拆掉无人空间站,必须主舱机械臂完成抓取才能做到,不然舱外机器人推力是奈何不了空间站的。

“所以完成回收任务,要么找一位勇士登上航天飞机,通过肉眼现场控制航天飞机姿态微调……这显然不现实。航天飞机本就没有载人机能,即使利用罐子什么的怪东西,强行把人送上去,没有训练几年的人指望他把通过肉眼一次就完成速度、轨道相对同步,还不如多执行几次任务碰运气呢。”分析过成功率,回报中刘香湘如此阐述,“第二个方式,则需要一个包含中继信号、激光测距功能在内的舱外联动器,帮助地面站更精确的对二者进行第三方定位、测速。”

这些功能本就应该在舱外任务机器人上,只是舱外机器人仅执行了一次弹药补给任务,一直没有升级。

“既然都想好了,你就安排人给舱外机器人升级吧。”

刘香湘手一摊:“没人,本来就只几个人,辣么多工程怎么做的过来,师父自己改吧。”

沈文剑瞪眼:“我改,你请得起吗?”

“又不是我要把空间站弄下来。”刘香湘撇嘴。

沈文剑拍额头,算了,也不是大工程,每天花三、四个小时也要不多久,正好天河虚拟实验室好久没用过。

有自己的实验室支持,虽然获得的结果不一定与现实一致,重复加工的过程还是省下了,折腾了半个月,把鸡蛋形状的舱外机器人改完,丢给工程院测试。

三月底,各准备工作就绪,运载机背着航天飞机执行了空间站回收任务。

任务难度大。

空间站的质量与体积都大,遥控操作不好控制细微处,捕捉的最后过程中发生了两次磕碰,航天飞机左翼上的一块隔热陶瓷被撞碎……

天基情报中心的正常弟子面面相觑,还有看向后面的沈文剑的。

“看什么看,都这样了,继续啊。”

沈文剑没有参与操作,出岔子的原因也和他改造的舱外机器人无关。最后的捕捉动作,是延迟和惯性的战斗,即使没出现碰撞,也只是运气好而不能讲系统厉害。

这会他也心疼,别看只有一块陶瓷破碎,本次返回的过程中左翼是保不住了,即使能够完整的回归,修复起来的难度也很大,说不定就要重新造。

唯一的安慰是当初的两套火箭还没拆掉,万一航天飞机不行了,必要时还可以先用火箭。

捕捉、拆卸、回收是个很麻烦的过程,无人空间站的轨道高度略低于近地情报卫星,几个小时就会绕行一周,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没有同步卫星信号,作业时间很长。

总计耗时三十小时才全部拆卸完毕,沈文剑没空在现场等着,回去处理山门事务,第三天来看再入大气情况。

玄学航天飞机还是很靠谱的,再入过程中,左翼发生了大面积陶瓷剥落和蒙皮撕裂,但终究依赖再入大气专用的反向推进器,把机翼温度控制住,没有进一步扩大损害。

“呼!”现场大家松口气的声音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