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 凭生死(第5/16页)

云层之上,一名峨冠云服的仙人踏火而来,越过无数峰峦,方在群峰间停下,向虚空拜倒。

“平身。”仙帝恬淡温和的声音同时在千万里内响起,似乎整个昆仑都在回荡着仙帝的声音。

仙人奏道:“太明玉完天抚境将军桁先奉命率本部天兵下界接引原四方巡界使吟风及青石回转仙界,岂知青石牵挂俗缘,不肯回天。吟风为救青石,骤起发难,尽斩桁先将军与三千天兵,犯下逆天大罪,已叛出仙界。如何处置,请陛下定夺。”

昆仑之巅,一时只闻风声、鸟鸣。

过了良久,仙帝方道:“吟风也反了……那青石不过是个灵物,不懂规矩,贪恋尘缘,说来也不算什么大事。唉,一部仙典,万万年来不断增添,现下里面倒有七千多页的逆天大罪。逆天,逆天!朕经历一亿劫难,方坐上帝位,即是如此,也只敢说最多能测得一二天机,天意若何,又如何能够确知?这部仙典,看来是要改改了。”

那仙人久随仙帝,自然明白上意,于是跟着叹道:“陛下一片苦心,奈何大罗天君自恃仙力高强,地位尊崇,却屡次携众天君阻挠修订仙典,实是可恶。以臣观来,他说不定另有私心。”

仙帝淡道:“四大天君,十二天君,哪一个没有私心?即使是朕,也会有一已之私,且由他们去吧。太明玉完天仙兵不可或缺,朕这就补上,昊明,你一会且带了天兵去。抚境将军的位置倒是不急,让四大天君商议着办吧。”

苍穹中出现一只百里巨掌,掌心翻侧间,数以千计的光点徐徐飘下,与云气一触即会化成一个个天兵。那名为昊明的仙人早有准备,仙袍一拂,袖口立时张大,将三千天兵一个不剩,尽数吸入袖底。

收完天兵,昊明却不忙走,而是继续奏道:“大罗天君近日调动本部天兵,并召来禹狁巡天真君,似有下界之意。”

仙帝道:“大罗天君已上奏此事,不论他欲有何作为,都由他去吧。”

昊明似吃了一惊,忙道:“大罗天君本部可有十万天兵!哪怕下界的只有一半,又得消耗多少混沌之气?若是在人间有所折损,消耗更大。现在真仙如蚁,耗费日重,混沌元气早已入不敷出,这如何使得?”

“大罗天君当有分寸,不必多言。”仙帝声音略高一线。昊明知道这是仙帝表示无须再议,当下行过大礼,便重借天风,向昆仑外疾飞而去。

此后数日,天下太平。

转眼间已出了正月。这十余天里,纪若尘提矛而行,身形若风,不经意间已走遍了大江南北,关山内外。

青墟旧地、碧海龙宫、茫茫大漠、万里秦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甚至险绝天下的天刑山,他也绕着走了一遭。

时当乱世,如纪若尘这般硬闯直行,自然不知犯了多少门派的禁忌,践踏了多少闲人免入的禁地。于是怒言相斥者有之、据理力争者有之,更多的是一言不合、拔剑相向。然纪若尘此时锋芒尽敛,一身气息已与天地相融无间,修罗战矛轻震微摆间,便已令无数人间修士法宝尽毁,萎顿不起。不论围攻的是三五人还是数十人,结果都是一样,根本无法令他徐徐前行的脚步慢上一分。

绕行天刑山时,山上群妖并不晓得纪若尘身份来历,只是不忿他堂皇前行的嚣张,大举下山围攻。然当纪若尘徐徐北行之时,但见后方东倒西歪,早躺了一地的老妖巨怪。

这一回,不论是人是妖,都未有陨命,哪怕是出言极度不逊者,也只落得个打断四肢了事。这几个人与妖回去之后,只消服些丹药,用心调养一月,又会如以往般生龙活虎。而那些曾经被纪若尘视为大补丹药的老妖,羞怒惭愧之余,实不知那凶名满天下的炼妖鼎曾经在自己面前走过了一遭。

如是寻寻觅觅,他却寻不到心中所想。

这一日又是残阳如血,神州尽赤。纪若尘本想往冥山去,忽然修罗颤动,于是心有所感,转身西去。

此时昆仑之巅,血云环绕,半天尽赤。如向上望去,可见血天上有数道裂痕,如巨大伤口,且还在不断扩大。裂痕处不住涌出浓浓血云,如同滴血。

假如细细看去,即会发现天痕上滴落的不是血,而是赤红色、有如实质的天炎!

天炎如浆,凝聚而下,缓缓向下方的登天台垂去。

昆仑西处边缘,一座孤峰之巅,吟风与顾清相对而坐,同时仰望着头顶破碎的天穹。

吟风举起一坛醉乡,痛饮半坛,方以衣袖擦了擦了嘴,道:“看来上面又要来人了。”

顾清闲适地靠着一块山石坐着,面前同样摆了几个空坛。不过她衣衫一尘不染,不似吟风饮酒饮得那样豪放不羁。她望着血色天穹,问道:“这回下来的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