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变化(第2/5页)

想到昨晚宜宜说要跟着小米去上学,估计是起了个大早,也就这些能让她有这魄力了。

周云梦稍微缓了会,起身简单梳好头发扎起来,出了房间。

她和坐在客厅的林母打了声招呼后,到院子里洗漱。

林母则去厨房给她热早饭,又拿了她的搪瓷杯给倒了杯温水。

周云梦洗漱完坐到饭桌前:“谢谢娘。”

林母:“嗐客气啥,老三媳妇你先喝水哈,我去给你拿早饭。”

周云梦应好。

早饭有蒸红薯、白粥、炒鸡蛋。

周云梦边吃着饭,边和林母聊天,问起这半年村里一些事和变化。

从1978年十月之后开始,这变化常有。

对周云梦来说,这些事情从历史书上的文字变成亲身经历或周遭人的亲身体会,她听着也是觉得有趣,万分感慨。

感叹国家经济即将腾飞,人民生活变好的同时,也算是在积攒写作素材了。

林母:“最近啊,不就是马上要到高考了吗?知青办那些人现在也不上工了,就窝在房间里可劲地复习,就准备着高考考个好成绩呢。”

“哎去年的事你也知道,就那谁玉华家的男人考上大学回城后,直接没消息也找不到人,这可怜玉华和她闺女啊,也是艰难。”

“那些个和咱村里人结婚的知青啊,个个都盼着考上了能回城呢。那些老头老太,家里娶了知青媳妇和把闺女嫁给知青的,都愁得不行。你说就玉华那事在前,谁都怕自家儿子或闺女成了第二个玉华啊。”

“咱这以前哪听说过抛妻弃子的破事啊?那可是要被批斗的。反正从四月开始,咱村里和知青办那边的关系就紧张起来了。”

之前听到林母说玉华的事,周母说丰山生产队也有这样的事,周云梦就忍不住感慨。

这个年头因恢复高考引起的变化就在这了,公社这边每年确实也有三四个考上大学回城的。

知青们为了回城,也不拘着要考上什么大学,反正凭能力和现实报志愿,考上了就好。

周云梦陪林母聊了几句,又说:“今年山茶也要高考呢,她最近紧张不?”

昨晚她倒是有和山茶聊过几句,山茶说她心里踏实有数,不用担心。从昨天下午山茶有空陪宜宜在门口跳格子跳得起劲,就感觉这孩子心态挺好的。

不过山茶也可以没和她说实话,只说好的事,她才会多问林母这句。

林母:“山茶不紧张的,我看她啊比知青办那些人稳多了。”

“你看这会学校高二的都紧张,恨不得直接学到夜深,直接在教室里睡觉。山茶就轻松多了,放学到点就坐着车回家,还和我们聊会天,帮忙拿碗筷,晚上吃过饭再回房间去学习。”

前年林家又扩建了下,多出来了两间房,山茶和小米睡一间,虎头和石头睡一间。这钱公中出了一半,大房二房用小家这些年攒的钱,也凑着出了剩下一半。

要不然随着孩子长大,这家都不够住了。

周云梦听了松了口气:“那就好,咱山茶这是自己有把握了,松弛有度呢,我们顺着她的节奏来就行。”

林母笑着应是:“可能以前打的基础好,她每回考试都是前三名。还好当初老三媳妇你愿意教山茶识字,给她买书,她自己也肯学,才有今天这好成绩。”

说实话,林母有时候夜里躺床上也忍不住和老头子感叹,这山茶是个有福的。

那会她也就想着孙女能识点字很好了,谁能想到突然就恢复高考,学校也重新办了起来,搞不好啊,今年山茶还真能考上大学。

周云梦笑:“主要也是山茶自己的努力,也幸亏咱国家恢复了高考能有书读。不止山茶,后面那些孩子也会越来越好的。”

这话算说到林母心坎上了,她笑着连应是,又说起最近听说的消息。

“你爹不是爱和那些老头去大队听收音机吗,好像说国家正在推广什么包产到户政策,有一个地方推广了说收成比生产队集体劳作好多了,百姓赚的钱也多。这两年好多大城市附近的公社都这么干,我估摸着也快轮到我们了。”

“我到现在还没搞明白,这包产到户具体是怎么个说法。你爹也是,知道个大概,解释得不清不楚的。”

林母把求知的渴望放到老三媳妇身上。

好在周云梦也没辜负她:“娘,我也有在杂志上看到一些关于包产到户的文章,都说这政策好……”

简单来说,这年头的包产到户就是三包一奖赔,包产、包工、包费用,超奖少赔。

其实就是每家按户口上的人数来承包一定量的耕地,完成每年的收成任务。生产出来的粮食依旧是集体分配,年底结算的时候,完成包产任务的按规定结算费用。

超产的有奖励,少产的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