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房子安置好(第2/6页)

林母听得高兴,老三媳妇这是真心把全家当家里人,才会考虑这么周到,特意掏钱给多买鱼多买绿豆和白砂糖那些,就为了让家里这个秋收过得舒服些。

她笑着应好,感叹:“老三媳妇你费心了。我先去把这些东西给收拾放好,再去拿钱给你哈。”

周云梦点头应好:“行,娘不急的,你先忙,我回房间歇会。”

她提着包裹回房间,林母还先给她倒了杯水送进来,才去厨房忙活的。

周云梦喝了杯水缓了会,才拿出林津平寄回来的信看起来。

信里对她之前说的那些要买的东西表示赞同,都是些家里常用的。

林津平说他这段时间也陆续找人换了各种票证,等休息那天就去部队附近的县城买这些东西。

床、衣柜、书桌那些他去找附近木制厂定做,就按照家里这种标准来。

枕头被子需要的布料和棉絮他也会想办法解决,他请教过住在同层未来的领居方嫂子,等这些东西备齐了方嫂子会带他去打棉被这些。

关于之前去信时说的房间、客厅家具摆放,林津平很赞同,也提出了些自己的想法,小改动了一下,问她觉得行不行。

要不行的话,那就还是照着她之前的想法来,他照办。

除此之外还说了些别的东西安置细节。

看得出来从第一次寄信过来分享好消息,再到收到她的回信再写信回寄这短短几天,林津平那边正常训练之余也没少忙着新房子的事。

关于她信中提的那些东西,林津平也全都有回应,连大致要怎么购置他也想好了。

还提了些有关房间客厅摆放的想法,他的想法。

周云梦整封信看下来笑意盎然,满满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这跟自己当初在现代毕业后一个人出来租房,刷着各种博主分享贴参考来参考去,购置各种性价比高的东西来对租房微改造不同。

虽然那时忙了两天,看着老旧冷淡风的租房改造成温馨舒适的小窝,周云梦也特别开心自得,很有成就感。

没有父母亲人那些又怎样,她一个人照样可以把这些全搞定。

但这会,不同于一个人的孤军奋斗,而是两个人之间的有商有量。

自己只需要负责想下要安置些什么,想下喜欢家具怎么摆放,写信告诉对方,对方就会帮你把剩下那些都给考虑到安排好。

对比之下,周云梦也更享受现在这种幸福。

她的杏眸里蕴满笑意,很有兴致地拿起笔开始写下回信,想到哪写到哪。

等中午林家人下工回来,累得不行,吃上豆角炒肉片,肚子里多了点油水,没那么饥肠辘辘了,才稍微精神了些。

他们都算情况好的了,秋收期间隔天家里能吃顿肉。

村里那些人秋收前吃了顿肉后刚攒起来的精神劲,也在这几天的抢收劳累中逐渐消磨了去。

不过该干的活照样得干,一年到头最关键的时候,咬咬牙该使力气的时候就使劲,年底分粮就在眼前了。

每年都这样,但林家人对比着也更加觉得自家的日子好,辛苦之后肚子是能吃饱有油水的。

特别是当听林母说老三媳妇掏钱给多买了两斤带鱼给大家吃,多了两斤绿豆和一斤白砂糖让给大家多煮点绿豆汤喝后,林家人更是觉得温暖。

老三媳妇真的太贴心了,考虑得太周到了,太会为他们着想了。

吃好喝好,在地里累点算什么,熬一熬就过去了。

于是秋收十来天里,同样在地里劳作,生产大队其他人面色越来越疲,越来越差,有的甚至都累倒了。

就林家人脸上虽然有点疲惫,衣服湿满了汗,那股精神劲还是在的,干起活来使的力气和秋收第一天差不了多少。

村里人都看在眼里,晚上躺在床上都忍不住感叹,林家条件好,十天半个月能吃上回肉,养出来的身体和干劲可不是他们这些临时补顿油水能赶上的。

瞧那一个个劳动力,干起活来多有劲,怪不得年底分粮分钱的时候,林家拿到的都是村里数一数二的。

韩家今年到地里抢收的就三个人,林父林母和小儿子,闺女韩丽去供销社上班了。

去年这时候好歹还多个大儿媳妇和闺女一起来地里干活。

家里油水都算足的了,秋收前村里分了猪肉吃了一顿,又有大儿子给的肉票让闺女在县城买了斤肉回来分着几天吃一顿。

但这阵子干下来,三个人黑了一圈不说,脸色也难看,回家倒了就睡,疲惫得不行。

韩母以前也没觉得家里人少,这会看着林家,除去在部队的老三和不干活的老三媳妇,剩下两个儿子儿媳妇连带着津平他爹都干得起劲,不远处还有三个孙子孙女在捡稻穗。

津平他娘更是不用来上工,就在家负责做饭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