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大漠现神尼残月映侠女(第6/11页)

当时直隶总督裕禄,初时态度也很强硬,派兵和拳民开战,却敌不过义和团的群众,涿州曾被拳民攻占,甚至连西太后的龙车也被一并烧掉。于是裕禄被迫也像毓贤一样,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朱红灯死后,他的手下李来中继承了他的地位。李来中本是清廷将官董福祥的部下,后来投入义和团。早在朱红灯时,义和团就已分为“反清”“扶清”“保清”三派,扶清是自居于平等地位去扶;而保清却是自居于清廷臣民而去保它。朱红灯主张“扶清灭洋”,李来中一径继承他的路线,却看不到新的形势,于是浩大的义和团运动,结果仍是被西太后所利用了。

义和团被清廷利用,造成了错综复杂的形势,许多江湖志士、会党领袖,在这激流中,都把不定自己的舵!

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其他虽然还有反清灭洋派和保清灭洋派,但在义和团中都不占有重要地位。义和团的第二代总头目李来中也主张扶清灭洋,但其见识与魄力,又远不及朱红灯。朱红灯主张站在和清廷平等的地位,联合清廷,先消灭列强的在华势力;而李来中本身是出自清廷军队之中,他虽然也说要站在平等的地位去扶,但却比较听命于清廷,甚至流于西太后这一派统治人物政争的工具,用以反对光绪帝和一部分支持光绪的外国人。

像这样的一个义和团运动,难怪使许多英雄豪杰感到迷惘了。它毕竟代表了老百姓当时的意愿,要反对那些压在自己头上的“洋人”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是被清廷所利用,而反清却一直是自明末遗留下来的那些秘密会社的共同目的。

柳剑吟和娄无畏都在三年前投奔了朱红灯,扶助义和团,可是后来两人的态度也有了不同。柳剑吟和娄无畏都是被清廷通辑的人物,他们当日投奔朱红灯,一来是想借义和团之力来恢复故国衣冠,为汉族扬眉吐气;二来清廷纵然知道他们投奔朱红灯,也不能轻易到义和团里要人,这比随独孤一行去辽东还来得安全。

可是朱红灯死后,义和团虽然经过一场和清廷激烈的战斗,到底还是被西太后那帮人利用,变得盲目排外。当时一些主张取法西方来强国富邦的维新派,只因与“洋”扯上关系,便一概在被排之列。只叹当时没有一个足以领导全局,在大激流中可以沉稳把舵的人物。

柳剑吟主张继续留在义和团中,和反清灭洋派合作,去影响李来中他们;而娄无畏却因早年参加过匕首会,醒悟了匕首会之不足成大事,他既不同意义和团扶清的主张,在若干方面又觉义和团和匕首会也是同样的盲目。因此他对义和团的态度便反不及柳剑吟热心了。

娄无畏入团不久,朱红灯战死,再过了半年,他便以寻访柳梦蝶为名,离开义和团了。而柳剑吟因觉有大事待办,只有为公忘私;因此他倒也赞成娄无畏替他去寻找,不过在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娄无畏,不论寻着寻不着,都要再回来。

就这样,娄无畏再次仗剑走江湖,幸好当时清廷目光已全放在义和团引起的激流上,对娄无畏的搜捕,已不及以前那般留心。因此正当义和团在中原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塞外荒原,只有娄无畏,铁蹄奔腾,迎风踏月,为了找寻师妹,离开激流般的群众生活,浪荡江湖,最后来到了这荒凉的大黑河畔。

娄无畏中途曾顺便到保定,负起师叔临终的付托,接掌丁派太极门;这也是师父柳剑吟、形意派掌门钟海平、和独孤老前辈敦促的。但独孤一行和柳剑吟都因事不能陪他前往保定,只有钟海平自告奋勇,出头帮他料理,却不料又因此惹起了莫大纠纷!

丁剑鸣的门人,龙蛇混杂,能拿一点主意的,只有金华和雷宏二人,而金华生性懦弱,不能领袖同门;雷宏则脾气急躁,不足以服众。娄无畏突如其来,传遗命,领衣钵,自然惹起了丁门弟子窃窃私语,终而哗然不满!一则他们与娄无畏素未谋面,怎肯遽尔便接受娄无畏做掌门?二则师命无凭,人言难信,何况丁门弟子又素知师父与钟海平不合,遂不信钟海平的一面之词;三来他们知道娄无畏曾在独孤一行门下习技,便抱着门户之见,认为太极门人改学别派,便没有资格再来掌管门户。金华、雷宏虽然私心接受娄无畏,但在同门鼓噪之下,也不敢表态。这一来使得娄无畏很是尴尬,钟海平也十分愤怒!

但这种事情,不是凭本领所能解决的,何况娄无畏本来就无心,只因迫于师叔的遗命难违,才肯毅然承担;而钟海平身为形意派掌门,于理于情,又不能强自干预别人家事,也只能作个证人,证明丁剑鸣确有遗命。丁门弟子不信不理,他空自怒火冲天,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