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皇帝之忧(第2/3页)

所以从一开始针对哲王的种种小动作便是珏王手段,一环接一环,没有一步是无用,最终走到了今日这一步。

这是好大的一盘棋啊!

皇帝又是砸了一杯,还有,朱常珏和万家是怎么回事?

朱常珏失踪已久,万铭扬能投靠上他,说明一早就知朱常珏行踪。这岂不是说明,他们一早就沆瀣一气了?所以,他们应该是很早就勾结在一起了吧?

那么,是什么时候?为何无人知晓?是以什么手段?曾做过多少大逆不道之事?而万家勾结海盗是千真万确板上钉钉的,那是不是意味着,那番勾结朱常珏也有份?……

此刻同样想法的还有程紫玉!

这就对了。

程紫玉一直想不明白,一个久居京城的皇子,是如何在千里之外的江南拥有势力,布下营生线,拥有控制力,能染指很多产业并将手伸进许多见不得人,诸如私盐的勾当里的?

这个疑问南巡时便反复出现在了程紫玉脑中。

当时她让夏薇去查过。她一直以为是江南当地的官员中有朱常珏的人,事实也的确找到了两个与他有关联的。但也就仅限与此。

她倒是没想到,真正与他勾结的万铭扬。

呵呵,鼎盛期的万家,在江南的实力虽不说只手遮天,但做事想要掩人耳目还是没有难度的。

这也解释了朱常珏有能力染指私盐买卖。

程紫玉西行那次,可是亲眼见识了盐船停靠的各个码头都有打点,不时面临各种查检,单凭朱常珏,怎能做到这一步?

还有,那次私盐失败,朱常珏砍断线索后,李纯都追查不到,想来也有万家的帮忙吧?

朱常安说,他当日之所以会瞄上程家正是因为倪老从珏王手上得到的密信,这才抢先了一步对程家下了手。

可还是同一道理,朱常珏生在京城长在京城,他怎会对江南那般了解,怎会从千万商家中选出了程家?此刻看来,还是有熟门熟路的给他指了路吧?

或许这也就解释了前世最后,程家倒下后,朱常珏愿意与朱常安甚至朱常淇合作。

他甚至对程家产业都不在乎,连程家老宅工坊都留给了朱常安。

因为他从不缺银子,他不需要去争取那些银钱,他要的从来都是陶市!他只要陶市的开发权!

也是正因如此,当程家倒下后,其他大的制陶家族也都跟着遭了殃。他没有放过其他几大制陶巨头,他没有忘记打压荆溪陶市……

可不是吗?当时的荆溪民不聊生,如此狠辣手段,除了朱常珏,还有谁?

前世皇帝直到三年后都没有真正定下继位人,皇帝也没有一早就开始对朱常哲扶持,所以朱常哲一直不起眼。

朱常珏在与太子的争斗中被最大程度削减了实力,太子倒下后,依旧还剩了三王,当时看来,他的希望最大。所以他并没有像今生这般叛出京城,江南的势力也没暴露……

到程紫玉死,朱常珏都还在等着生命走向尽头的皇帝做出最后的决定吧?……

一切都解开了。

南巡时,朱常安几次三番去与朱常珏联络求合作,几次都以陶市做引诱。因为他有前世先机,因为他很清楚朱常珏一直都想要建立新陶市!

程紫玉后背猛一发寒。

她一下想到了当日西行回来,她刚一将从高家身上得到的赔款捐出去后,万铭扬就上门了。

天下哪有那么巧的事?当时的他,应该就是来会一会自己,看看是什么样的人让他们亏损巨大,还连高家那棋子都废了。

他是来确认自己是否真将那笔赔款用作了善款,之后便顺手给了个人情。

当时的万铭扬留下了信物。其实当时的他,应该还是没歇对程家的算计。那信物进可为人情,偷偷将程家变成棋子。退可做陷害,就如当时海盗那一出……

程紫玉也是头脑发晕,失笑起来,所以,朱常安离京前说的是真的,程家真正的仇敌不是他,而程家身上还有许多自己不知道的秘密。

所以,前世今生对程家算计不休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朱常珏和万铭扬!

可眼下的自己该怎么做?自身尚且难保,该如何报仇?

程紫玉正想着,里间却又一次传出了一阵咳。

随后听闻于公公尖叫“传御医”的声音。

原来,皇帝吐了一口血。

御医被太后勒令每日要给越发虚弱的皇帝请平安脉,所以一早就侯在了隔壁。这会儿御医赶紧冲了进去。

里里外外顿时忙碌起来。

御医表示皇上是肝火上涌导致,请皇上要平心静气。

他给皇帝喂了两颗药丸,让皇帝操劳国事之时也必须注意身体,切忌暴躁暴怒。

屋中跪了一地,请皇帝先休息一会儿并吃些东西。

可皇帝哪有那个心思,只勉强吃了一块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