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漫漫山道(第7/11页)

“姐姐,那明天我还是要坐车?”

“当然啦!丫头,你好好休息一夜,调息运气,明天再坐车,就不会感到有什么辛苦了!”

“好吧,姐姐,明天我将牙关一咬,再坐一天马车好了!”

小神女笑着:“丫头,那也用不了这么紧张,总之,我保证你骨架不会散开来。”

“骨架散了,那不死了吗?”

“是呀!所以你不会死。”

她们姐妹两人在房间说着,外面有人发生了争吵,一个嗓门特大的汉子吼着:“老子一向在这一带常来常往,谁不认识我是老七?你们还想盘查我什么?”

又一个声音威严的汉子说:“你吼什么?本军爷问你就得回答,你再敢乱吼乱叫,我立刻将你抓起来,当匪贼查办!”

婉儿“咦”了一声:“姐姐,外面不会出事了吧?”

小神女说:“这恐怕是本地官府在盘问过往行人,你别多管闲事,安心在床上睡吧,真的有事,自有钟管家去打理。”

“官府的差人,怎么称军爷的?”

“丫头,这你就不懂了。息烽这里,不是由什么知府、知县来管理,而是由千户所来管辖,他们是一伙武将,不是文官。”

原来明朝的地方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或者一些动乱、闹事的地方,往往不设府、县,而是建立什么军民府、宣慰司、宣抚司等等,宣慰、宣抚下面就是什么指挥使千户所、百户长、总旗之类了。全部由将领、军人来担任,他们除了带兵镇守一地外,更兼管民事,可以说是他们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一个千户所,官职是正五品,与知府平起平坐,但权力就比知府大得多了,有操纵人们生死的大权。不同知府,要杀一个人,要上报布政司批准才能执行。

息烽,正是贵州宣慰司下面息烽守御千户所的所在地,一过息烽,便是播州宣慰司所管辖的地方了。息烽是处在两个宣慰司交界之处,所以对过往人盘查得十分严厉,一有可疑,就立刻抓起来。

这个军爷,对从贵阳方面而来的人,并不怎么盘问,但从播州而来的人,盘问就十分严格了,看来这个嗓门特大的汉子,是从播州而来的。

婉儿又问:“姐姐,这位军爷不会来盘问我们吧?”

“丫头,你不会是做了贼吧?”

“姐姐,我怎么会做贼了?”

“既然不是,你干吗害怕他们来盘问?”

“姐姐,我是不知怎么回答呵!”

“丫头,你放心,他们绝不会来盘问我们的。”

“为什么不会来盘问我们了?”

“因为我们是范府的人呀!”

“什么?是范府的人就不来盘问?”

“当然啦!在贵州一地,谁人不知道范府的?再说,钟管家手中还有布政司大人一封亲笔信哩!贵州各处的官府,宣慰司的人,又怎敢来盘问?”

婉儿笑着:“原来这样,那我放心睡啦!”

“丫头,虽然布政司的亲笔信在各处关卡上管用,但对黑道上的人物,就不管用了,甚至还会招来祸害,不来抢劫则已,一来抢劫,势必就会杀人灭口。到了大娄山,丫头,我们要加倍小心了!”

“这伙山贼土匪,真的敢来抢?”

“不是敢来,而是现在,已经有他们的耳目在暗暗盯上我们了!”

婉儿一怔:“什么,他们的耳目,已经盯上我们了?”

“这有什么奇怪,其实,我们在贵阳城中就有人盯上了!”

“姐姐,我怎么不知道的?”

“丫头,你只会看热闹,贪高兴,还会去注意人群中一双不同的眼睛吗?还有,我们在途中,不是也有两三个人,骑着快马,从我们车队旁一擦而过吗?”

“这又怎样?”

“其中也有匪徒们的耳目,事先来观察货物和车上的人员。”

“他们能看得清楚吗?”

“精明老练的匪徒,他可以从车轮滚过地面的车痕深浅、马匹的吃力程度,便看出车上载的是什么货物,值不值钱,是不是值得他们下手抢劫。就像一个上乘高手,他可以从对方神态、气质、举止,看出对手的武功有多深,或者是哪一门派的武功。”

“他们这么厉害吗?”

“不这样,他们能成为大盗吗?而且一抢必有收获。不同一些宵小之徒,胡乱抢劫,结果抢到的还不到五两银子或一些不值钱的货物,得不偿失。这些大盗们,没上千两银子,他们是不出手的。”

“姐姐,我们这一商队的货物,可以值多少银两。”

“恐后不下二万两。”

婉儿一下睁大了眼睛:“值这么多银两吗?不会吧?”

“丫头,我还是少说的了!单是我们坐的这一辆马车上,椅子下那两口箱子装的古玩珍宝,恐怕就值一万多两银子,别说其他车上的货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