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幽谷奇遇(第7/11页)

他在步出石室时,有些不舍地回头望望那张自己亲手埋葬前辈遗骸的石床,突然心中一动:这个石室的所有石壁,都敲击、拍打过了,可是这石床用一块块石砖所砌成的三面石墙和石床下的那面石壁,自己却没有检查和拍打过,莫非前辈的奇书和心得,收藏在石砖中或床下面石壁上?要是这样,势必要将石床又拆下来,那不又打扰了前辈的遗骸?令他不安?要是不动,万一奇书真的藏在那里,那不辜负了前辈之所托?

青风道长想了一下,便走近石床,将石床下面的石砖、一块块暗运内劲,用手指轻弹,果然其中有一块石砖,发出的响声、震动,与别的石砖不同,他判断,这是一块空心的石砖,恐怕前辈的奇书和心得,就收藏在这块砖内。一块石砖,差不多有一块青砖的四倍,重不下一百斤。这块石砖在砖壁的第二层。青风道长担心将它取出来时,上面近五、六百斤重的一块石板会压下来,坏了石床中前辈的遗骸,于是只好将两块作为床面的大石块,都取了下来,再动手将这块石砖挖取出来。一看,真是空心砖,有一块薄薄像书本大小同颜色的石片盖着,其实它不是一块石砖,而是制作得跟其他石砖一模一样的石箱子,盖板也十分巧妙,与砖面一样的平,正正盖在砖面正中心的地方。不留心观看,不会去注意。就是注意了,也不过奇异这块石砖的砖面,怎么会有一个长方形的裂痕,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一个石箱,里面藏有一本奇书。

青风道长想弄开这一面石盖,竟弄不开来,只好暗运内力。震裂了石盖,将它掀开,果然里面藏有一本用黄缕丝布包着的书。解开黄缕布一看,书面一角,写着“太乙真经”四个篆体字。

“太乙真经”这四个字,一下像电走雷击似的,令青风道长整个人颤震了,一时瞠目结舌僵立着。这何只是人间的一部奇书,已为武林界人士视为最珍贵的一本武学秘芨。这位逝去的前辈在哪里得到这样一本武林奇书?武林的至宝?为了这一本奇书,近百年来,武林中已不知牺牲了多少的成名人物和黑道上的恶魔。传说它的武学,比西门剑法更为深奥莫测和出神入化,要是学会了太乙真经中的一门绝技,足可以傲视天下群雄!前辈这部奇书赠与了我这个不幸的孤独人,我怎能不去勤学苦练,完成前辈的心愿?要不,我真枉在人世一场!

青风道长获得了这本人间第一奇书,不但是他的缘份,也是他的奇遇。别说这么一处高山幽谷,人迹罕到,就是到了,也不可能掉下那一个朝天的洞口。可是他却像鬼使神差般的占采摘那一支九截驳骨还魂草,为飞鼠所攻击,不知后退、不顾危险,从而掉下去了。掉下去时,要是其他的一些采药老人,不是给跌死跌伤,也会吓得六神无主,坐以待毙,绝无勇气去走那有几里之长,弯弯曲曲的那条黑黝黝的通道。就是一些身强力壮的中年人,恐怕也不可能,而他却大胆地闯过来了。”

就算闯过来,奔到这处高在云雾中的半山腰的洞口,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不是给这石室内的骷髅骨吓个半死,也全然不顾及再去寻找这岩洞里有没有其他可以逃生之路,绝不会向这骸骨行三跪九叩的大礼,顶多只是长揖一拜而已,更不会去埋葬这样的一副骸骨。就是留在这岩洞中等死,也会转到岩洞里别的地方,根本不会发现这位死去多年的前辈,刻在地面上的遗言,也无法获得这样的一本奇书。以青风道长这样的身份,中原武林有名声的剑客,曾一度是武当派的掌门人,虽然给废去了武功、身份尤在。长揖一拜,已是对死者的非常的尊重了,怎会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而他,感伤自己不幸的遭遇和对于死者的同情心理,不辞劳累地埋葬了,也就应了这么一句古话:“好心必有好报”。

总之,青风道长对武功的秘度有贪念,为人并不邪恶,基本上还是侠义道上的人物,敬老惜幼,怜贫助残,要不,他就不会给附近些山民土人医治跌打刀伤了,有的还分文人不取而去。由于他心存一点善念,加上这些种种的巧合和奇遇,获得这样一本奇书,也算是上天对他的厚报。

青风道长又再次长揖而拜,将奇书收藏好,重新将这块似石砖的石箱放回原处,盖好石板,便朝岩洞口坐下,朝“太乙真经”这本奇书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然后才掀开奇书翻看。

这深山高处的幽谷,是东、西相向。这时,已是下午的申时左右了,西斜殷红的夕阳,不但透射入洞口,一直透射至洞口下面的大洞中,映得岩洞像一座神仙洞府似的。而青风道长根本无心思去欣赏这一美景,全神去读奇书扉页上,那位前辈所写下的提示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