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钩 第六章 黯然销魂处 (第6/17页)

“可惜杨铮用不着我出手就已死定了。”狄青麟道,“现在他恐怕已经死在蓝大先生手里。”

应无物脸上忽然露出种无法形容的表情,盲眼中忽然又射出了光,忽然问狄青麟:“你知不知道上次我为什么不杀杨铮?”

“因为你根本用不着自己出手。”狄青麟说,“你知道蓝一尘一定不会放过他。”

“你错了。”

应无物说:“我不杀他,只因为我知道蓝一尘绝不会让我动他的。”

狄青麟的瞳孔又骤然收缩。

“为什么?”

“因为蓝一尘是杨恨唯一的一个朋友。”应无物道,“杨恨平生杀人无算,仇家遍布天下,就只有蓝一尘这一个朋友。”

狄青麟什么话都没有再说,忽然大步走了出去,走过应无物身旁时,忽然反手一剑,由应无物的后背刺入了他的心脏。

03

密林中虽然看不见太阳,树梢间还是有阳光照射而下。

杨铮慢慢地将包扎在离别钩外的破布一条条解开,解得非常慢,非常小心,就好像一个温柔多情的新郎在解他害羞的新娘嫁衣一样。

因为他要利用这段时间使自己的心情平静。

他看见过蓝大先生的出手,那一剑确实已无愧于“神剑”二字。

他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自己能击败这柄神剑,可是现在他一定要胜。

因为他不能死,绝不能死。

最后一条破布被解开时,杨铮已出手,用一种非常怪异的手法,从一个让人料想不到的地方反钩出去,忽然间又改变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江湖中很少有人看见过这种手法,看见过这种手法的人大多数都已和人间离别了。

蓝大先生的古剑却定如蓝山。

他好像早已知道杨铮这种手法的变化,也知道这种变化之诡异复杂绝不是任何人能想象得到的,也绝非任何人所能招架抵挡。

所以他以静制动,以定制变,以不变应万变。

但是他忘记了一点。

杨恨纵横江湖,目空天下,从未想到要用自己的命去拼别人的命。

他根本没有必要去拼命。

杨铮却不同。

杨铮会拼命,随时都准备拼命。

他已经发现自己随便怎么“变”都无法胜过蓝大先生的“不变”。

——有时“不变”就是“变”,比“变”更变得玄妙。

杨铮忽然也不变了。

他的钩忽然用一种丝毫不怪异的手法,从一个任何人都能想得到的部分刺了出去。

他的钩刺出去时,他的人也扑了过去。

他在拼命。

就算他的钩一击不中,可是他还有一条命,还可以拼一拼。

他不想死。

可是到了不拼命也一样要死的时候,他也只有去拼了。

这种手法绝不能算是什么高明的手法,在离别钩繁复奥妙奇诡的变化中,绝没有这种变化。

就因为没有这种变化,所以才让人想不到,尤其是蓝一尘更想不到。

他对离别钩的变化太熟悉了,对每一种变化他都太熟悉了。

在某种情况下,对某一件事太熟悉也许还不如完全不熟悉的好。

——对人也是一样,所以出卖你的往往是你最熟悉的朋友,因为你想不到他会出卖你,想不到他会忽然有那种变化。

现在正是这种情况。

杨铮这一招虽勇猛,其中却有破绽,蓝一尘如果即时出手,他的剑无疑比杨铮快得多,很可能先一步就将杨铮刺杀。

但是身经百战的蓝大先生这一次却好像有点乱了,竟没有出手反击,却以“旱地拔葱”的身法,硬生生将自己的身子凌空拔起。

这是轻功中最难练的一种身法,这种身法全凭一口气。

他本来完全没有跃起的准备,所以这一口气提上来时就难免慢了一点,虽然相差最多也只不过在一刹那间,这一刹那却已是致命的一刹那。

他可以感觉到冰冷的钩锋已钩住了他的腿。

他知道他的腿已将与他的身子离别了,永远离别。

鲜血飞溅,血光封住了杨铮的眼。

等他再睁开眼时,蓝一尘已倒在树下,惨白的脸上已全无血色,一条腿已齐膝而断。

纵横江湖的一代剑客,竟落得如此下场。

杨铮心里忽然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怜悯,但是他也没有忘记他父亲临死前的悲愤与悒郁。

他冲过去问蓝一尘:“我父亲跟你有什么仇恨?你为什么要将他伤得那么重?”

蓝一尘看着他,神眼已无神,惨白的脸上却露出一抹凄凉的笑意。

“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他的声音低而虚弱,“那一年的九九重阳,我被武当七子中还没有死的五个人一路追杀,逃到终南绝顶忘忧崖。”

危岸千丈,下临深渊,已经是绝路,蓝一尘本来已必死无疑。

“想不到你父亲居然赶来了,和我并肩作战,伤了对方四人,最后却还是中了无根子一招内家金丝绵掌。”蓝一尘黯然道,“如果不是为了救我,他是绝不会受伤的。其实他并不欠我什么,我将那柄钩送给他时,只不过因为我觉得那已是废物,想不到你父亲竟将它练成一种天下无双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