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陇头行(上) 第九章 青牛久已辞辕轭(第2/4页)

下原就比上要快,虽或可能更难。不到一盏香时间,韩锷就已经溜到崖底。余小计只觉绝处逢生,满心满眼里的高兴,没等韩锷站稳,他就一跃而上,一把把他抱住。韩锷九死一生之后,心中也觉欢娱,只觉这场生命真的还是很好:这山很好,树很好,月很好。而且,有这么个关心自己的小弟雀跃而至,抱着自己的感觉真好……

他反臂抱住小计,想起他刚才的举动,刮了刮他的鼻子,笑道:“傻孩子。”余小计只兴奋得说不出话来。俞九阙却在崖顶忽长吸了一口气,凝声成束道:“祖姑婆,你不在宫中,也不在苦竹庵里访贫度苦,却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他轻轻一叹:“你又何必这样?你这样,是逼着我要杀三个人了。”

他一向不轻易杀人,但要杀就要杀得彻底。他情知以祖姑婆之能,其实倒并不算精通什么技击之道,且年老力衰,如只论力搏,倒无足为虑。但她多年身体力行,所得“慈航愿力”的修为也厚。她是修道之人,那“苦海慈航”本为攻心之术,又不以“攻”字为念,本无胜负之心,却正是自己于这世上不多却颇有顾忌的一脉“愿力”大法了。

这“愿力”大法,对于一般凡夫俗子,只怕反不起什么作用。只要一个寻常武人,祖姑婆年轻时虽精擅惑心之术,若她弃之不用,那寻常武人都可以将她轻易打倒杀之的。但对于当世已破技击之道最后一层迷障的高手如俞九阙而言,那“愿力”大法却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他不可能如寻常之辈视之如不见。这就是高手的苦处:他们料敌机先,谋思极深,见微知著,却心魔最盛。只要自己不查之下,为它‘愿力’一浸心脉,纵杀得了祖姑婆,此后一生一世,必受那浸入自己心脉根底处慈悲之念的永世煎熬。因为,那已不是一般的制心之术,而是——“信念”。

俞九阙抬起头,长吸了一口气——信念……

俞九阙此生,所遇高手何止百数,所击破的或大或小的信念又何止百数?但,他心底徘徊犹疑,祖姑婆所持之信念。已不只是一信念,而是愿力,那是根植于天地之初的。让自己虽一向颇为怀疑,却终不敢视之如虚幻的一点最本初的慈悲愿力,击杀它就不免如同击杀所有生命。俞九阙一低头,想迫得祖姑婆知难而退。他心法已动,韩锷一抬头,只见一蓬黑影当空从百丈崖头直欲压下来。如同九城九阙,九门九阍,就那么黑压压、丰沛沛地压了下来。

他知俞九阙与祖姑婆的对决已绝不是寻常江湖中人物的技击之争,那是他还所未能参达的“道”“意”之争。这就是师傅所云的习于技击之术者最后都会面临的“道”之战吗?却有一种血勇从他身体里升起,那黑压压而下的肃杀之意在他看来也不那么可怕了。——怕什么?他感觉得到,无论如何的黑云压城,他骨子里的那股血是热的。他与小计两个相互抱持的身体是热的,而这生命,也是热的!

余小计并不能像韩锷感受到的那么多,可他也感到,这百丈相隔的崖上崖下,似乎斗起争执。高崖之上,罡风正肃,那是一种肃杀之极的境界。在那里,没有仁慈,没有生命,只有天地无言、四时潜行、万物苟苟、生杀予夺。当真如同天地间所有的灾难、狂暴,肃杀一时突起,万民涂炭,而那苍天,又何尝在乎?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是此时才感到锷哥与那俞九阙之间的差距的。那并不是可以道里计的,那已是——质的不同。

可,他的心里斗的一热:锷哥在护着他,他的身体是热的,哪怕天意如玄。玄元难测,无冰无热,哪怕那一点点仅发于生命本初的热力转瞬即为罡风所灭,为空肃之境所绝,但毕竟——它曾经、在此时此刻、那一瞬是热的。

然后他看向祖姑婆,只觉得自己再也没有见过这么老的女人了。祖姑婆身上没有一丁点女性的装饰,也没有一丁点女人的痕迹了,但小计却觉得。哪怕她再老,哪怕她再弱,哪怕她再衰朽。但她才是最顽强最顽强的母性,最根底最根底的慈柔,最纯挚最纯挚的女人。

她的一张老脸上皱纹横布,似乎已经历了世上无限之苦,却有一点最后的愿力始终不破。只见她轻轻坐下身来,一张皱纹遍布有如沟壑的脸上似黯无光华,似乎所有的黑暗都积于她的脸上了。而梗梗不灭的一点愿力却从她那么衰朽的身体里发出来,那是一抹无色之光华,照在她的脸上,有如……慈悲的具像。

她是老了,她似乎已承认自己无能无力再与人争,她所修为也不是要与人争。她要做的,不是杀伐,而是……护持……

于小计怔怔地望着她,心里头一次想起这世上还有这两个字,那是:护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