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瞒天欲过海(第7/7页)

寅时三刻,他所乘的黄轿正点进了皇城正门——宣德门。然后再往前二百步,到南薰门,无论爵位何等尊崇的王公大臣,至此都必须下轿。轿方停稳,便听轿外尖声宣旨:皇帝传他到紫宸殿议事。

他微觉诧异:何事如此紧急?竟令御前总管太监包承恩早早儿的就在这候着自己?他下轿,在八名提宫灯的紫衣太监的引导下,随着包承恩,向坐落于大庆殿后的紫宸殿行去,暗思:皇上此时召见自己,为的莫非是明春三月,自己代天出巡一事?一想到这儿,他便觉抑郁难宣,但圣谕早已诏告天下,纶言如汗,又怎能收回?就在这沉思间,众人已登上紫宸殿的玉阶。

到殿门外,众太监停步,就连平日一步不离皇帝身侧的包承恩,也在高高的门槛外站住了,躬身对他做了个请入内的手势。待他跨进殿内,“吱呀”一声,殿门被包承恩从外面带上了。大殿既深且阔,陈设又多,但只御案上亮着一盏灯,皇帝的脸隐在暗处。他徐步到案前,跪倒磕头请安。

“起来吧!”皇帝的声音仍如往常一样温和慈爱,“今天你倒穿得整齐!”赵长安垂头:“谢皇上褒奖。”

皇帝问道:“听说……那七个反贼的罪名已定了?”

“是!”他一愣:七人谋逆案审结的奏章,自己不是早就恭楷誊就,于三法司会审的次日就呈递到御前了吗?且当日皇上就已御批了“准奏”两字。嗯,是了,许是皇上政事繁忙,已把这事给忘了。

“拟的罪名是什么?”

“启奏皇上,大逆一、谋刺二、犯上六,三法司最后议定的罪名是谋恶逆。”他特意说明罪名是三法司会商而定,以免皇帝以为自己有从轻宽饶之嫌。

“哦!那七人该处以何刑呢?”

赵长安从容应对:“谋恶逆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我朝《宋刑统》定,凡犯此十罪者,凌迟处死,九族连坐。不过……姑念七犯行刺并未得手,且堂审时七人均痛哭流涕,有悔过之心。臣思我朝素以仁德治天下,皇上又最是慈惠爱民的一代圣君,臣窃以为,若是对此等罪大恶极之徒从轻施刑,一来可体现皇上的仁心,二来又能示天下以公,以全皇上的圣德,是以,臣拟的是斩立决,枭首,弃市。”

“哈哈哈……”听了这番言辞得体的奏对,皇帝笑了,“不愧是朕宠爱的好世子,办差果然机敏练达。”

“臣有今日,全蒙皇上的恩赐和栽培。”

“那也是你处置得力!那么冥顽不驯的七个反贼,居然也能被你一堂审过,一刑未动,就痛哭流涕?钱塘上官府的上官轻寒、银枪王龚二、一剑平南苏清河、四海会的两个堂主、正气庄的何凌天,还有夷南神刀吴守谦和赵济仁,七人会是这么窝囊丢人的货色吗?”皇帝在愉悦的笑声中突然说出这番话来,赵长安只觉好似晴天的一记惊雷劈在了头顶上,当场就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