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6/26页)

所以没有人问他上那儿去,似乎大家都知道,他的来往行踪,都是不宜过问的机密。

李大成星夜出城,顺着官道,直赴湖州,因为谭意哥此刻在湖州,那是送丁婉卿来下嫁穷九先生杨岸。

说下嫁,不如说是回家,因为他们早已在可人小筑中喝过了合卺酒,行过礼了。

客人只有周三夫妇,虽然草草,却很隆重。

这是丁婉卿的意思,照杨岸的意思,是要等自己先回家后,再隆重地迎娶的。

但是丁婉卿反对,因为杨岸并不是衣锦荣归,虽然他在江湖上混出了不小的盛名,但在世俗的眼光中,却一无成就,那就不值得张扬了。

他们回去,主要是接替下杨岸的妹妹杨兰的粮号工作,使这位老小姐能够出嫁找个归宿。

杨兰已经三十八岁了,但是看起来却比较年轻得多,圆圆的脸,对人一团和气,给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这样子的一个女人,谁人不爱呢,所以她虽然已经到了老大的年龄,但是却仍然有不少人而来争聘。

杨岸到家才两天,已经有四个媒婆上门了。

不过这四个媒婆都没有说成功,主要是她们所提的男方太过差劲。

四个求聘的对象几乎都是五十上下、中年丧偶的鳏夫,薄有家产,子女尚幼,要求姑娘续弦,主持中馈,抚育幼儿。

杨岸越听越火,第四个媒婆挨了他一巴掌,几乎是连滚带爬,被轰出门去的,他站在门口指着骂道:“混帐东西,我杨某的妹子贤德无双,你们却来要她去做牛马,告诉你们,一要元配结发,二要不过四十,三要有功名,少了任何一项也不行,以后若要有人上门,提出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家,我就砸断他的腿。”

杨岸在本家向有凶狠之名,以前他连本家的长老都照打不误,这会儿动手揍了个媒婆,自然没人敢出来说一句话。

可是居然有人出来,在挨打的媒婆的屁股上又加了一脚,那是伴随杨岸一起返里的杨大年。

他把媒婆踢了个跟斗,也跟着骂道:“瞎了狗眼的东西,你们只为贪了几两银子的谢媒钱,不问问清楚,就胡乱登门了,我这位姑姑,本身的贤德不说了,附近的人谁不称道,更为了她的仁爱,省垣的太守已经请得了朝廷的旌表,日内就会颁下,你们竟然敢以一些凡夫俗子来侮辱她。”

杨岸那一巴掌还不怎么样,杨大年的这一脚却令媒婆受不了,那倒不是因为他的脚重,而是杨大年的身份不同。

他不仅是杨氏的族长,而且还是当地的首富,份量自然不相同,所以那媒婆哀声请求道:“大官人,这不是老婆子的意思,是男方再三再四要老婆子来的。”

杨大年怒道:“不长眼的东西,人家请你来,你也得秤量一下对方的身份,够不够得上,我这位姑姑为我们杨家争得多少光采,你们有几颗狗头,居然想她去当管家婆。”

可怜的媒婆只有连连磕头的份了,杨大年道:“我们杨氏族中公议,准备了十万银子的陪嫁,你们去估量一下,有资格收得下这份嫁妆的人家,再来商量,否则说别来讨打了。”

媒婆一听有十万两银子的陪嫁,眼睛都发直,那是一笔不得了的钜资,如果能说成了这一头亲,那谢媒的酬礼,至少也在千两上下,有人做了一辈子的媒,累积起来,恐怕也赚不到这个数目呢。

受了钜金的诱惑,她甚至于忘了脸上挨过的巴掌,也忘了屁股上的那一脚,爬起来飞也似的走了。

这边杨岸也相当吃惊,看着杨大年道:“大年,你别开玩笑,这话可不能随便说的,到时侯要拿出来的。”

杨大年道:“那当然,只要说定了人家,就把嫁妆抬到祠堂里陈列出来,一两都不少。

“你说这是族里的公决?”

“是的,叔叔放心,由族中分摊,不要你摊一两。”

杨岸苦笑道:“对我这个妹子,我还会小气不成,只要我有的,我都拿出来了;可是我却惭愧得很……”

他看看旁边的丁婉卿道:“婉卿倒很大方,她愿意为兰妹办嫁妆,拿她的私蓄替我做面子,但也不过是四五之数,我想这也够好了。”

杨大年笑笑道:“是的,两个月前,县太爷嫁女儿,才不过花了两万银子,已经让县里的人说个没完了,不过兰姑不同,她为我们族里争得了不少体面,应该由族中为她风光一下,怎么能要婉婶花费呢。”

杨岸道:“大年,我知道本族的那些老啬鬼。他们不往里捞几文已经算好的了,那里肯往外拿?这十万两恐怕要你一个人拿出来了。”

杨大年道:“钱是由我出,他们具个名,既做面子又好看,他们还有不答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