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造物(二)(第2/2页)

一年就是3000万吨左右。

而现在的运载火箭,哪怕是联邦现在吞并了NASA、露西亚航天局,拼尽全力的情况下,每年的总运输力,仍然难以突破100万吨的极限。

这是指蓝星向太空运输。

由于联邦在外太空,还有月球专区存在,月球广寒宫市的工业基地,可以生产很多原材料,才减轻了航天部的后勤压力。

因此全力推进太空电梯,确实是当前最重要的战略,只要太空电梯完成,联邦和同步轨道之间的距离,将不再是难题,可以满足大批量物资的输送。

俩人谈了一会,又说到那批纳米机器人上面。

“老王,那批纳米机器人的用途,我看了一下,是可以用于快速打造构造物的,就是门捷列夫市的电力供应可能有些跟不上。”

对此王少峰也只能两手一摊:“电力问题我也没有办法,地热发电站已经到极限了,太阳能电池板和熔盐储能发电站,同样到了极限。”

于伟才羡慕地说道:“真羡慕广寒宫那边,直接上马核电站。”

“他们那边都是实验项目,存在很多危险性,咱们以后可以用成熟的产品,你就别发牢骚了。”王少峰说完,又拿起那份物资清单。

在物资清单上,写写画画了一会:“伟才,你按照清单上的科研设备,依次给各个实验室送过去。”

“没问题。”

王少峰自己也没有闲着,在月球基地中,就根本没有闲人存在,这些宇航员往往都是身兼数职的。

比如王少峰这个基地长,就是一个干杂活的,包括各种生活物资的安排,都是他在负责。

门捷列夫市的夜空,是漆黑无比的。

但是这里也是最适合建设天文望远镜的地方,毕竟现在蓝星的近地轨道上,有各种各样的航天器飞来飞去,容易干扰天文望远镜的观察。

一台比哈勃望远镜,还大2.7倍的大型望远镜,就被布置在门捷列夫市的天文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