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好看的植物学家(第4/5页)

紧接其后的“吃后感”,是【让我感动的橙子味!许久没有尝到酸甜口感如此完美的橙子味了!将果肉含在舌尖,瞬间就体会到了什么‘夏日将尽,秋风绵绵’】

再有一个,是【这个海苹果的味道,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居然是海盐荔枝口味的!就是最新鲜的荔枝,又混合着大海的气息,海盐的味道让荔枝的鲜甜完全绽放出来,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啊!】

简单说来,就是每一个“吃后感”,说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开始直接带着话题发问:【这些发感想的,你们吃的是同一种水果吗?!怎么每个人吃到的味道都不一样啊?!】

要不是这些博主都是些会偶尔发发日常发发美食的素人,恐怕会有人说这些都是AI自动发稿,而且AI还出错了。

被质疑了的博主们,纷纷晒出照片和视频,表示没错,自己吃的真的就是海苹果,今天刚买回家的,海角镇出产的海苹果。

与此同时,还不断有其他人发出新的“吃果体验”。

这些体验里形容的味道,也是五花八门——葡萄、草莓、牛奶……甚至还有芝士奶茶味!

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就是:好吃,真的很好吃了。

看着这些大相径庭的口味,以及确凿无疑的“吃果视频”,大家都懵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明明是同时买回来的同一批海苹果,味道会完全不同?以前在海底城买到的海苹果,也不是这样的啊?

直到当天下午,徐思然的父亲,一位曾经在海底城的农业大学任教的教师,发了这么一条微博:

【海苹果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水果。它的味道,会随着食用时间、外部温度或者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不仅如此,最顶级的海苹果,还会根据食用者自己的偏好,自动改变口味。

所以,‘千果千味’,恐怕没有人能吃到两颗完全味道一样的顶级海苹果。】

这,相当于是权威人士认证了:

海角镇出产的海苹果,是地地道道的海苹果,而且还是最少见的“顶级”。

这样一条微博发出来,直接把#海角镇海苹果大丰收#送上了区域热搜。

一时间,评论全都变成了:

【天啊,第一次知道,原来顶级的海苹果是这样的!】

【我之前在海底城花40块买到的海苹果,和这个比起来,味道简直太普通了啊,呜呜呜】

【这是什么宝藏水果啊!我们绿山谷旁边的小镇居然种出来了!】

【诶,昨天那些说海角镇种不出来海苹果的人呢?出来立正挨打了。】

【嘻嘻,我要去开我的‘海苹果盲盒’了,好为没有买到的人感到抱歉啊,你们体会不到这种千变万化的奇妙口感呢!】

于是,当天有幸买到“海角镇海苹果”的人,兴致勃勃地玩儿起了“开盲盒”游戏,一个接一个分享自己开出来的盲盒到底是啥口味的。

而那些没有买到的人,只能默默吃柠檬了。

至于昨天那个在话题里阴阳怪气、说海角镇的人把“海边的苹果”当成了“海苹果”的人,直接删了微博,一声都不吭了。

弄清楚来龙去脉的冉溪,默默坐到凳子上,人有点呆。

这个海苹果……原来这么神奇?!

原来每次吃进嘴里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这么珍稀的水果,自己一直就把它们丢在水里,除了让小白小灰日常巡逻以外,就再也没管过……

这个耕种方式,也太粗放太对不起这种水果了吧?

冉溪赶紧给徐思然的父亲发了条私信,礼貌地询问他,种植和采摘海苹果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徐思然的父亲回应得很快。

他说:冉溪的担心特别有道理。海苹果是种非常有个性、有脾气的水果。

它除了会挑选“谁能获得它的枝丫”“谁能载种它”以外,对于“要如何护理它”这件事,每一片海苹果林都会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有的会想要尽量晒到阳光,有的会想要补充特定的肥料……总之,每片林子都不一样。

如果海苹果的要求没有实现,那么,它们贡献了一个季度的果实之后,就会“伤心失望”,再也不会开花结果了。

然而,几乎所有的人族,包括他自己,都没有办法和海苹果“交流”。

要弄明白海苹果林的需求,只有最有经验,或者有特定精神力的海族才能做得到。

冉溪把这段回复看了好几遍,得出一个结论:

要想让海苹果生生不息地在海角镇繁衍下去,必须得有经验的海族帮忙才行。

冉溪长出一口气:太险了太险了,差点就要让海苹果们伤心失望了。

还好还好,今天有幸碰到了那位“好看的人”,还厚着脸皮请他答应,帮我们看看这个海苹果要怎么护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