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一节 儿童仪式(第3/3页)

老祭司做梦都没有想过能有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奔跑。这场面不仅壮观,更有着令他感到震撼与感慨的深厚基础支撑。

城里的祭司已经多达三百余人。他们承担了所有适龄儿童的教育任务。天浩的要求比过去更高了,除了正常的认字学习,还规定了很多额外的内容。

《三字经》是基础课本。天浩进行了修改,要求祭司们对学生主讲忠孝礼仪,爱族爱家。

“二级祭司职称考试”是天浩搞出来的恶趣味。在这个时代,“教师”的称谓显然不如“祭司”朗朗上口。领主大人规定高级祭司可以拿到更多薪水,前提是必须参加领主大人亲授的高等学习班,通过考试,拿到证明身份的签字文件。

针对适龄儿童的数学课程已经开始,物理和化学初级班也在筹备。

文学艺术就算了,目前没有这个必要,尤其是在厕纸全面普及以前,天浩觉得教小孩子在纸上画画实在很浪费。就算磐石领在未来几年能出一个堪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徐悲鸿或齐白石之类的人物,又有什么用?

我需要能砍下敌人脑袋的勇士,而不是艺术家。

老太婆桂花是个例外,她获准成为磐石城学校特聘的音乐祭司。之所以加上“音乐”这个前缀,是为了区别于其他祭司,表明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巫者。

《我的祖国》在磐石领风靡一时,现在大人小孩都会唱。

在所有人看来,伟大的年轻领主与神灵没什么区别。他很快拿出了新的音乐作品,《龙的传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不同于《我的祖国》,天浩对这首歌只字未改。他曾在黑角城皇家档案馆的泥模板看到过这些文字,野蛮人不懂音律,不知道这是一首歌。遗传基因有着牢固的记忆,促使他们保留了这些意义模糊,难以辨识的内容。

在野蛮人的概念当中,“龙”是一种神物,只是没人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