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钢铁之窟 楚南天(第2/4页)

“我叫萨拉丁二世,”机器人不紧不慢地回答,“你可以叫我萨拉丁。”

“你是智能机器人,还是一个机器人类?”楚南天追问。智能机器人在21世纪40年代就已经出现,而机器人类是近几十年来发展壮大的一种存在,他们拥有人类的神经系统,却将身体的所有其他部分都替换成机器。配合纳米机的细胞修复能力,他们的寿命可以变得很长,预期寿命在两百年以上,只是……楚南天曾经采访过一个神经生理专家,他认为机器人类很容易因为无法得到充分的内分泌调节而失控,变得残暴,因此最好对他们敬而远之。

萨拉丁看上去并不残暴,然而这只是表象而已。一个机器躯体对于人类来说,轻而易举就可以干出很残忍的事。机器人误伤人类,甚至杀人,诸如此类的事从未断绝过。

楚南天保持着警惕。

“我是一个新人类。”萨拉丁并没有直接选择楚南天给出的答案,而是用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既然到了这里,那就进里边坐坐吧。也许你有很多问题,有些能得到回答,有些不能,但至少你得坐下来而不是站在这里才能提问。”萨拉丁向楚南天示意跟着自己,随即转身走了。

这没得选择。与其在一群虎视眈眈的恐怖分子中间站着,还不如跟着这个斯文的机器人去看看究竟。至少到目前为止,他比这些人表现得更文明些。

饶晓华仍旧拽着自己的胳膊,指甲甚至抠进了肉里,有些生疼。

她还是太紧张了!

楚南天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别怕,轻松些。”他悄声说。

跟着机器人穿过停机坪,尽头是山崖上的一段台阶。萨拉丁已经走在台阶上,他脚步轻盈,丝毫没有机器的笨重感,甚至听不到任何机械摩擦的声音。

楚南天在台阶上走了几步,微微感到有些气喘。他停下来歇口气,不经意间心念一动,回头望去,眼前是宽敞的停机坪,黝黑的野牛飞行器仍旧静静地卧在那儿,占据了大约四分之一的面积。距离停机坪不远,是一栋白色的半球型建筑,在纷乱的灰黑色石堆中露出来,分外扎眼。

这白色的半球上有黑色的孔洞,整齐排列,绕球一周,恰似一条腰带将它围了一圈。

楚南天感到眼熟,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建筑。

“楚南天先生。”萨拉丁招呼他。

楚南天跟了上去。

台阶沿着一段小小的陡坡而建,很快就到了坡顶。

“哇!”当楚南天跨过最后一道台阶,抬头一看,不禁轻轻地发出一声惊叹。

胳膊上一松,饶晓华放开了他的胳膊,她也被这景象吸引。

这是一个天然的封闭山谷,就像一只巨大的碗,陡峭的壁上,钢筋铁索纵横交错,其间穿插众多平台,各式各样的机器在平台之间穿梭,繁复却又井然有序。更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谷底,一条路从峭壁上盘旋而下,六个转圜之后进入谷底。谷底平坦而宽阔,一半是空地,另一半是林立的建筑,其中大多数都是白色半球形,就和方才在停机坪上所见的一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就像密集的蜂巢。

这是一个军事基地。楚南天判断。

在一个山谷中隐藏着这么规模庞大的军事基地,看上去来头很大。他们盘踞在这里,一定经营了很久的时间。这里一定是他们的巢穴。想到这里,楚南天心头一沉。如果真是这样,他们把自己和饶晓华带到这儿,一定没想过让自己活着回去。

“你们……这个军事基地太让人惊讶了。你们究竟是什么人?”楚南天向着萨拉丁提问,不管形势多么糟糕,都不能失去镇静。说话和提问能够让人镇静下来,这是他的记者生涯中屡试不爽的法子。

萨拉丁笑了。

他真的笑了,金属的面孔清晰地展现出笑意。

“你会知道的。”他这样回答。

一个刷成黄色的厢车缓缓靠了过来,在他们身边停下。

三个人进了车里,车子沿着拉索移动,向着谷底降落。

当他们再次从车里钻出来,站在谷底的平台上,楚南天发现自己大大低估了这基地的规模。身在谷底,周围的建筑一下变成了庞然大物,那些看上去密密麻麻一片的半球形建筑,每一座都至少有四层楼高。浑圆的球顶曲线相接,就像波澜壮阔的海洋。他猛然想起来在何处见到过这样的半球型建筑,那是在内蒙草原的阿尔塔高地,也是这么多半球型排列成密集的阵列。那是一个无人机库,中国大约四成的无人机从那个基地起降。

蓦然浮现的回忆让楚南天错愕,他正想开口询问。

“我们这里很少有客人,招待不周,还请见谅!”萨拉丁二世先开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