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相见(第6/19页)

“这个我大概是知道的。”叶列娜插话道,“可刚才你说地球才是奇特的又是什么意思?”

“你们应该知道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我的意思是在拥有液态水的星球里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小概率现象。”

叶列娜和范哲面面相觑,表情都有些发呆。

“实际上水这种物质在地球总的物质中占有比例相当低。这些水大致有几个来源:地球形成时的太初尘埃、数十亿年来引力俘获的星际水分子、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带来水分。正是这些极其复杂的来源共同形成了地球上现在的水分。地表水的重量只占地球重量的不到万分之六,地核中则基本可以肯定没有水的存在。为了测出地幔的情况,2002年日本的研究者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创造出四种和地幔矿物相似的化合物,然后向这些化合物灌水,测试它们吸水后重量的变化如何,结果表明在地幔处溶解的水,是地表水量的五倍多。所以地表水的重量加上地幔水的重量,水占地球重量的比例约为千分之一。这显然是一个非常低的比例,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水占比高得多的行星,理论上甚至不能排除百分之百由水构成的星球,有些小行星和彗星的构成比例差不多就是那样的。那么从道理上讲,在存在液态水的行星中绝大多数的含水量都应该高于地球。”

范哲听得有些发呆,而叶列娜也罕见地保持沉默。

何夕笑了笑,“别这样看着我,要知道我的专业就是天文学,我当年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地外含水行星的,题目就叫‘水星球’。让我们回到正题吧,而即使以千分之一这样低的占比来看,海洋也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如果我们假设哪怕某个行星的水重量为星球总重的千分之二,那么按照一般化的原理来看,大陆已经不大可能存在了,而如果行星含水比例再上升一些就连岛屿也将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对于所有存在液态水的星球来说,大片陆地的存在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表面基本被海洋覆盖才是一个常态。实际上迄今为止在现在人类发现的两百多颗地外生命星球中只有一颗星球具有大片陆地。”

“在哪里?”叶列娜按捺不住地问。

“就是我生活了二十年的里海星。它的表面百分之九十被海洋覆盖,只有一片面积接近亚洲的大陆。当初发现它时引起的重视是空前的,人类委员会启动了最紧急预案。”

“为什么?就因为它有陆地?”范哲插话道。

“还能有别的原因吗?就是因为陆地。”何夕肯定地点头。

(五)乐观派

飞船已进入近地轨道。从这里看上去渤海星占据了大半个视野,它静谧地转动着,丝丝缕缕的云带间断连环,勾勒出大致的大气运动图案。叶列娜眼光扫了一下控制台,信号已经发出,但是还没有收到任何回应,这显得有些不正常。虫洞跃迁结束后是一段常规航程,大约四天后才能抵达渤海星,宇航员进行的培训就是为这种常规航程准备的。叶列娜转头欣赏着舷窗外的风景,她已经知道由于没有大陆渤海星的气候是比较温和的,除了在赤道附近偶尔形成台风外基本上没有极端的气候状况,由于没有大陆的阻拦和消减效应,台风在渤海星的存续时间比地球长很多。不过就算是台风也对生物圈构不成多大威胁,巨量的液态水保护了所有的生灵,但是,这真的是种保护吗?

“我还是怀疑水星球能永远封锁智能生命的产生。”叶列娜看着何夕,“如果时间足够,也许生命会找到一条我们未知的进化道路。”

“时间不是问题,某些小质量恒星可以稳定存在几百亿年。但你能告诉我在水星球上怎样得到火吗。不是稍纵即逝的像闪电那种,而是持续不断的能被使用的火。”何夕的声音变得低微,“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在水中没有游离氧,而且水温也低于多数可燃物的着火点,自然条件下无法获得火。至于现在人们实现的水下燃烧实际上是基于精巧设计的机器,这种火其实是智慧的产物了。”

叶列娜泄气地摇头。她当然知道火对于智能生命进化的意义。那可不仅仅是提供保护和熟食,包括煅烧器具、冶炼金属,包括后来人类的化学物理等一切科技,没有一样不是发端于火的应用。

“以前有种观点,认为人类作为智能生命的标志是人的大脑与体重的占比是最高的,但现在知道宽吻海豚的这个比例是大于人的,可是几百万年来宽吻海豚也没能产生自己的文明,最多算是有些社会的雏形罢了。”何夕接着说道,“所以你们现在可以明白,当年发现里海星时地球联邦为何如临大敌了,因为大陆的存在极可能导致智能生命的产生。不过只是虚惊一场,里海星没有高智能生命存在,那里最高级的物种是一种生有脊椎长着六条腕足的陆地章鱼,智力接近地球上的长臂猿。如果人类更晚发现里海星,这种生物可能会成为星球的统治者,但现在它们的腕足是里海星的一道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