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4页)

孙睿翔一边说一边痛苦回忆:“然后我老大大概那会儿就看我傻,开口就跟我忽悠——说厉害的人能连踩30分钟不降速。”

听到这话,别说孙睿翔了,就连胡侃都一脸痛苦的菜色——这些天里,他们也不是只采访问话取材,自己也亲自上手参加了一小部分的训练,这个功率车就是每个人必定会去体验的一个项目。

这功率车不开阻力什么的还好,一旦按照运动员的标准设置完毕,10秒钟感觉就能要了他狗命,连踩30分钟不降速,那得是什么样的神人啊?

胡侃觉得,这二翔不能够信了吧?

然后孙睿翔就一脸菜色地回忆:“我那时候多相信我老大啊,他看起来那么冷静,一点儿骗人的样子都没有,我就上去踩了,硬顶着想要踩到30分钟不降速……我又想实在不行人家是厉害的人能30分钟不降速,我至少得踩个20分钟才算合格吧?”

这可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胡侃拍了拍二翔的肩膀,脸上一脸同情,心里【新素材+1√】。

坐在孙睿翔身旁不远处的林永胜和周奇奇俩人默默无语地看着不远处的二翔,都很像再挪到离他更远一些的位置去——他们是一点儿也不想借着‘东北三宝’这个名字成为未来某个电视剧里面的重要配角。

真的,一点也不想。

***

几个来取材的编剧,其实进了国家队之前,就已经从国家队这里拿到了几个比较适合用来取材的角色信息。

像是男队这里就是‘苏凉’、‘沐远笙’、‘东北三宝’、‘尚飞’这几位,国家队提供了这几位的原型信息,不论是编剧们打算吸取他们身上的一些关键元素,还是直接用这些原型人物来写故事,都没什么问题。

几个编剧聊了几天蹭了一波素材之后,由总编剧牵头开了个会。

要说呢,国家队不愧是精英云集的地方,天才和可取材的信息点真的不少。

“先说女队这里吧。”其中一名女性编剧点着笔头,总结了她取材时搜集到的一些信息点:“目前女队处于新老交替期,老队员实力较强的基本都退役了,余下的几位不太能扛得住,之前京市站的比赛成绩不算太理想,目前队里林梦、姚姚、江雨霏、林若瑶几位都是比较被看好的新生代,其中姚姚能力比较全面,但是比赛心态还不够稳,各位女选手的机会比较平均。”

说到这里,另外一名驻扎女队的编剧补充了一句:“听说东北那里有个新近崛起的短道速滑天才女选手,之前林指导去选材的时候错过了,但是在之前的全国联赛首站青年组的比赛里,横扫了国青队的选手,我们觉得这个选手的信息值得关注。”

女队这里交代完了,就轮到了男队这里。

驻扎男队的一个是胡侃,另一个就是他们的总编剧,不过总编剧主要是跟教练组还有冬训中心的工作人员沟通,跟队员们混在一起的那个就是胡侃。

听女队的两位同时聊完之后,胡侃笑了起来:“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男队这里有意思的可太多了,就我整理的,沐远笙的成长线就能作为主角单独走一条,尚飞的那条线也不差——天才少年,赛场上意外受伤,沉寂一年重新复出向着顶峰冲刺,怎么样?牛逼吧?”

说着,胡侃摇了摇头:“我原本以为沐远笙这种和尚飞这种已经很牛了,结果居然还有个苏凉。”

“你们是不知道,来之前呢,我们其实就已经知道苏凉很出色了,但是在国家队里呆的这几天,一路上各种消息听下来,我真的是想说——这是什么天选男主角?”

“苏凉怎么进的国家队,这个你们在女队那里应该也有听说了吧?”胡侃朝两位女编剧看去,果然两人都点了点头。

“还有些外界不知道的消息呢,苏凉他患了失忆症,就是特狗血的那个选择性失忆,把跟他身份信息还有家人相关的事情全给忘了,然后男队那里沐远笙的主管教练,就把苏凉带进国家队的那位准备收养他,按照规定的手续把人带去做了DNA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出来,居然匹配到了亲缘信息——这苏凉和蒋教练之前在孤儿院收养的儿子是亲兄弟!”

???

这话一出,包括总编剧在内都惊着了。

国家队给的运动员信息里并不包含这个,两个女编剧驻扎在女队的时候,女队的姑娘们也没跟她们八卦这个事情——大约是觉得这种事情跟短道速滑本身也没关系,就没人想起来提这个。

这消息还是胡侃在队里跟各个队员胡天侃地的时候,从其中一个队员说的细枝末节里抓住了关键信息点,这才问出来的。

果然,总编剧听到这个之后,当即道:“这个点记下来,很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