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儒的虚伪(第3/4页)

那时候自己很瘦小,背个大书包,一眼看上去就是好欺负的对象。当时大孩子抢小孩子钱的风气很盛,俗称“拔毛”,这天拔毛的终于拔到了自己头上。可笑的是自己心理早预演无数次的生死狠斗并没有发生,在自己摞下狠话一甩书包准备动手的时候,两个拔毛的大孩子竟然先自缩了,丢下两句场面话自个跑了,闹得当时的自己是哭笑不得。

现在的这一百多号愤青和三百多号不明真相群众和那时候的拔毛者何其相似。被抢的人都做好挨揍的准备了,抢钱的人竟然没有打人的心理。这些以爱国标榜自己的人,在面对“汉奸”的时候居然连站出来为自己行动负责的勇气都没有。无怪有人说,所谓的文青、愤青都把勇气和力气花在网络上骂人、转贴了,虽然不一定所有人都是如此,但就眼前看来,也十之七八了。

青奋摇摇头,自己也曾经是网络党的一员,网上是老虎网下是老鼠,现在想起来真是可耻。

林倩坐馆的地方到了,青奋看她的打扮本以为会是一个古香古色的地方,或者也是起码符合这身衣服的地方。谁想到是个二楼小教室一样的所在,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对了!有点像自己曾经见过的“直销”教室!

“我也想弄个漂亮点,宽敞点的地方啊,可惜没钱。”林倩从青奋的东张西望中看出了他的心思,有些无奈地说道:“这是我自己搞的课堂,宣将儒家思想的。又不收学费,暂时也没拉到赞助,只能先这样了。”

儒家?青奋脑袋上挂了个问号。虽然也听小玉念过几个月的书,但对儒的思想他最多的映象还是什么迂腐、八股之类的东西。从小耳闻目睹十几年的熏陶,一时三刻要改变过来那是不容易的。

“你也坐下听一听吧,没事的话下课我请你吃晚饭,算是报答你相救之恩。”林倩很聪明,甚至都不用青奋开口,用看的已经把他的心思猜得差不多。一般来说平时她就算看得出来别人的想法也不会这么接二连三的说穿。聪明是好事,但卖弄聪明就是愚蠢了。没人会喜欢站在一个比自己聪明的人身边凸显自己的笨拙,就像丑女不会闲着没事找个美女作密友一样。不过眼前的青奋似乎是个例外,他给了自己一种大海般包容的感觉,这种程度的小聪明,他根本不会在意。

教室里除了桌椅外唯一的布置只有青奋一路上背负的那个包裹了,打开来里面是个长长的盒子,盒子再打开,里面竟然是一把长剑!

说长剑其实有点不是很恰当,这“剑”虽然铸成剑形,但一无剑鞘二没开锋,整体好似一块黄铜捏成,看上去给人软软的感觉。更重要的是,青奋在上面没感受到剑的“利”反而感受到一股令自己很不舒服的气势,不由自主退开了两步。

林倩看到青奋的表情动作,微微奇怪但没追问,只自顾解说道:“这把剑名唤‘一以贯之’,是剑但更是礼器,浸染两千年来的儒家忠恕之气。若以古董定价论,它卖不了几个钱,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它根本无价可估。”

难怪自己对它不感冒,青奋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自己厮杀一年多,每天二十四小时,满心的都是杀人,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只有为杀而杀。虽然为求生而杀不是邪道,但时间长了却让自己浑身充满了戾气,渐渐生出沉溺于杀戮,享受于杀戮的感觉。儒虽不禁杀,但却反对不义之杀。虽然自己现在还没干过这样的事,但心气隐约间透出的征兆已经与这儒门的圣器相互排斥了。甚至于,自己的龙气也受到了这不良心性的影响,导致非凡之体功效大减。

下午三点开课,渐渐的人已经来得差不多了。林倩的这批学生五花八门,有好几十岁的老头子,也有被妈妈送来听课的小孩子,有满脸青春痘的女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男人。三点之间竟然来了好几十个,将这间小教室差不多塞满了。

“佛家消极,道家叛逆,儒家虚伪。这是常人最容易产生的念头,也是学这三家的人最容易走进的岔路。”林倩像个古代先生一样,端坐在几张桌子拼凑起来,盖了红毯布置作高台的桌子上,开始了她的讲课。

“现代人容易走极端,喜欢简单两分法,常常误将谦虚和虚伪当成一回事。其实谦虚是谦虚,虚伪是虚伪,这其间有大不同。观人观物,不可从表象判定。

譬如一人,字写得很好。别人称赞他字好,他说‘只是一般’。这就是一种礼貌,一种中国式内敛的谦虚,并非他真的认为自己的字只是一般,而是一种客气。中国文化外圆内方,内有筋骨原则外象柔软客气,强用外国西方那种直率的文化来比较中国式的谦虚,认为这是一种虚伪,就好比猫和狗比美,完全无从比起,更何谈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