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克拉肯山(第10/16页)

虽然嘴上说不愿帮忙,瓦莱博士还是用她一贯的高效率,对主数据库里近乎无穷的知识作了一番筛选。两人逐渐在其中发现了规律。与此同时,那只众人注意的焦点继续在水池子里优哉游哉地觅食,参观者川流不息,有的是来研究的,有的是来表示惊讶的,大家伙对这些人一律无视。

它的外表是够吓人的,那对钳子几乎有半米长,似乎轻轻一合就能将人斩首,但它似乎完全没有攻击性,只是静静地吃食,也不逃走,或许是不舍得离开这么丰沛的食物吧。众人一致认为,它是被海草里的什么微量物质引诱到此地的。

不知道它会不会游泳,总之是没有想游的意思,只是迈着六条粗短的腿爬来爬去。四米长的身躯外面包裹着色彩斑斓的外骨骼,甲壳之间相互铰接,运动起来十分灵便。

还有一个惊人之处是它尖嘴周围的那几缕触须,或者该说是小型触手,它们像极了人类粗短的手指(像得叫人不自在),灵活程度似乎也不落下风,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处理食物,但显然还有许多其他用途,和钳子配合起来更是精彩绝伦。

它有两对眼睛,视力一定很好,其中的一对较大,在白天始终闭合,看来是在弱光中使用的。这身装备能让它轻而易举地观察环境、改造环境,而这两点恰恰是产生智能的首要条件。

然而,要不是它的右钳子上有意绕了一截网线,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奇怪的动物可能拥有智能。不过话说回来,这截网线也证明不了什么,有记录显示,地球上也有一些动物喜欢收集物品(尤其是人造物品),并为它们赋予奇奇怪怪的用途。

澳洲的园丁鸟和北美洲的狐尾大林鼠热衷于收集有光泽和色彩的物品,它们甚至会把这些物品摆放成艺术图形,如果不是有详细的档案,这种事说给谁听都不会相信。地球上充满这样的谜,现在永远也解不开了。这只萨拉萨星蝎或许也是在无意识地重复祖先的举动,而这么做的原因可能同样神秘莫测。

这个现象引发了许多种解释,有一种认为那个网线手镯不过是装饰用的,这个解释最为流行,因为它不用假设这蝎子有智能。但佩戴这么个手镯肯定需要一双巧手,这又引发了许多人的讨论:这只蝎子究竟能否独立完成这项工作。

当然了,它也可能是得到了人类的协助,它说不定还是某个古怪科学家的宠物,后来逃出来了,但这种可能微乎其微,因为萨拉萨星上的居民彼此都认识,真有这事肯定早传开了。

还有人提出了一种解释。这解释最离谱,却也最发人深省——

或许,这枚手镯代表了阶层。

26 “雪花”升起

这是份时间漫长、内容枯燥的工作,加上早已驾轻就熟,欧文・弗莱彻上尉有大把时间用来思考。说实话,他已经思考得太久了。

他是一名垂钓者,正用强韧得难以想象的鱼线钓起六百吨重的猎物。每天一次,自动制导的捕捉探头都会从太空中垂下,在身后牵出一根三万公里长的弧线。抵达萨拉萨星后,它会自行找到货物,等到所有检查完成,就是起吊开始的时候。

起吊是最关键的环节:探头将“雪花”从制冰站中吊起,向着麦哲伦号上升,再将巨大的六边形冰块安放到距离飞船不过一公里处。起吊都是在午夜开始的,起点是塔纳镇,终点是漂浮着麦哲伦号的静止轨道,整个过程不到六小时。

如果麦哲伦号在“雪花”就位和组装时都暴露于阳光下,那么冰块上就必须要有阴影的遮盖,这样才不会被萨拉萨星的太阳化为蒸汽、消失在宇宙中。一旦冰块安全进入巨大的防辐射罩,起吊中用于保护的隔热膜就没了用处,这时,远程控制的机械爪会将它们一张张揭掉。

接下来就是将起吊框和“雪花”分离,并将其送回地面,装载下一批货物。硕大的金属托盘也是六边形的,它仿佛是某位古怪的厨师设计的平底锅盖,有时会和冰块粘连在一起,要小心翼翼地稍微加加热才能分开。

最后,这些形态完美的浮冰将安放在距离麦哲伦号一百米的太空中,最难的工作这才开始。在失重状态下拼装六百吨的物体,这项工作完全超出了人类直觉所能把握的范围。只有计算机才知道,需要施加多大的推力,在什么方位、什么时候施加,才能将这座人工冰山安装到位。然而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未必能预料到一切突发状况或意外事件。弗莱彻明白,虽然现在还无需人工干预,但他得时刻作好准备。

他告诉自己:我正在着手建造一个冰块构成的巨大蜂窝,蜂窝的第一层已经大致完成,还有两层要盖,如果不出意外,整个工程将在一百五十天后完工。工程会先在低加速度下测试,以确定冰块间已经融为一体,接着,麦哲伦号就会驶上群星之旅的第一段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