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第2/3页)

听说当时老蔡孤身一人在云南,教当地的少数民族学习汉字。日子过的苦哈哈的,住在四处漏风的吊脚楼里。

那边不怎么重视学习,对下放过来的教师没多大的尊重。除了教汉字外,老蔡还得跟着当地人一起犁地、种植。

同样的劳动别人一天下来男同志能得七工分,女同志五工分,他只有三工分。

应该说日子过得水深火热。一去十二载,每每都觉得自己熬不下去,会客死他乡。

没想到突然有一天来了两位战士带着介绍信和工作调动证明来找他。他还以为是谁又想着迫害他,万万没想到会到这么好的地方当校长。

老蔡热情地欢迎着周争渡,刚来岛上一脸菜色的他,如今脸上虽没多少肉,但已经精神许多。

他正张罗着把妻女也接过来,越发觉得日子有了盼头。

对周争渡的感激自不用说,打一中建校以后,也是鞠躬尽瘁,熬了不少心血。

周争渡给郭英和花芽介绍了一下,跟老蔡说:“说来也是阴差阳错,多亏小花同志我才有出头之日。”

“我记得我记得,是因为你送的那串小黄鱼么。”老蔡爽朗地笑着说:“要这样说来,我也是托了小花同志的福。”

“蔡校长太客气,我真没做什么。也都是巧合而已。说这个我真不敢当。”花芽客套地说完,郭英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花芽对视过去,小声地说:“咋啦?”

郭英压低声音说:“原来你也会说人话啊。”

花芽:“.你瞧不起人。”

郭英说:“别作,收住。我儿子又不在,等我孙子过来作也行。”

花芽嘿嘿笑着说:“我刚看到他在那边推独轮车,八成是没空让我作。得啦,我就放过你们吧。”

老蔡带着他们在学校里转了一大圈,初中已经开始上课,有不少年纪不大的孩子板板正正地坐在里面学习。

周争渡站在后门听了一会儿课,点头跟老蔡说:“哪里挑来的老师,水平不错。我们学习班正好还缺老师,福利待遇都很好,你看——”

老蔡瞬间严肃起来,现在能有位负责有水平的老师那就是宝贝疙瘩,他对周争渡说:“感谢归感谢,挖我教师队伍的墙角,那就不地道了啊。”

“啧啧,小气吧啦。”周争渡在后门还想继续看,讲台上是一位年轻的男教师,普通话标准不说,板书一看就很专业,是上了心的。

他可惜地往别的教室里看,这一看了不得,居然又发现两位水平不错的老师。

周争渡郁闷了,嫉妒了。

老蔡怕他抢人,拉着他的胳膊看那边高中部开荒。

花芽跟郭英两人手挽手走着,路过一间高中教室,看到地上放着不少高中教材。

“《数学》《语文》《科学常识》《历史地理》《革命文艺》《革命文艺学习资料选编》《工业知识》《农业知识》《军体》.”花芽顺着看了一遍,转头问郭英:“咦,这不是普通高中么,妈,怎么这里还要学《军体》啊?”

不等郭英回答,老蔡小声说:“就把它当成体育课,这也是根据指示,‘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咱们这个《军体》就是学‘军’。”

他一边说,一边点着《工业知识》《农业知识》和《军体》说:“不管成绩如何,这些课程必须要有。”

花芽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她往操场看过去,越过操场有一块开采出来的土地。估摸着一中有自己的农用地,小算盘打的啪啪响,问了一句:“咱们这边要种点什么呀?”

老蔡大手一挥:“不种菜。”

“不种菜啊。”花芽问:“种粮?”

老蔡大手又一挥:“种什么粮,希望农场的粮给咱们学校优惠价。咱们不需要种这个。”

花芽迷惑了,问:“那农用地干什么?”

老蔡气派地往远处一指:“养猪!”

周争渡的学习班还在伸手找部队要补砖补瓦的批款,一帮一的学校居然养上猪了!

周争渡眼睛红了,他冲花芽眨巴眨巴眼。

花芽心领神会,跟老蔡说:“我还没见过养大猪的咧。”

老蔡得意地说:“那不简单,我校的大母猪马上就要下猪崽啦,我亲自摸过她的肚子,少说能生这个数——”他伸出两只手在花芽面前比划了一下。

花芽吸溜了一下口水,感叹道:“有眼光啊,要想富先养猪!”

“走,我带你们过去看!”老蔡来了兴致,跟花芽他们说:“我在云南那边养过黑山猪,虽然吃不到肉,好歹不能让我太饿肚子。这还是后来我表现好挣得的肥差。我跟你说,你小年轻不知道怎么养猪,我可会把猪喂得又肥又壮啦。”

周争渡阴阳怪气地说:“那你校学生体格必定不能差。”毕竟校长是个养猪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