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2/3页)

赵雨想了想说:“等我有时间跟你们一起去学习。”

周文芳说:“行,你到时候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们。”

吉普车开在路上,迎面来了不少装着老百姓的大卡车。

李萍问开车的战士:“这是要把他们带到哪里去?”

战士说:“应该是检查到他们的房屋有坍塌的危险,转移到海城的空置校区去。”

现在的学校多数都是空着的,学生们全都不读书了。

大禹岛原来是一座封闭的岛屿,现在有了跨海大桥,马上跟内陆地区有了联系,感受到岛上不一样的某种气氛。

花芽望着大桥的尽头,轻轻地说:“希望早点能好。”

她们回去以后,花芽又到部队医院帮了两天忙。

回到家里已经是腊月三十。

王天柱他们从学习班出来过年,在供销社里买到一种叫做“雪地腊梅”的鞭炮,跑到楼下跟小伙伴们一起放。

这种鞭炮不光是外皮是火红的,连里面的筒子也是火红的。炸开以后,梅花红的碎纸在雪地上铺成一片,像是一地盛开的红梅。

白红相间,洋洋洒洒,格外漂亮。

顾听澜忙到今天总算有功夫陪陪花芽,在楼下遇到玩耍的王天柱,把袋子里托人带的“酒桃花”送给王天柱。

玩完“雪地腊梅”又来了“酒桃花”,王天柱美的嘴角咧到天上去。

这个可不是一般的爆竹,是一个大筒子,能有半米高。

形状像是一棵歪歪扭扭的桃花树,上面串着许多小花炮。各种颜色的小花炮都有,点着火捻子,满树喷开五颜六色的火花。火花尽了以后,树枝上面还留有一朵又一朵粉色的小桃花。

这种桃花的芯儿是用棉花浸了高粱酒做的,绚烂的火花结束后,粉色的小桃花静悄悄地燃着红莹莹的火苗,经久不熄。

王天柱得此宝物,在孩子们当中极有面子。再加上他小妈妈家里有半导体,里面还能放《西游记》的说书,这个年让他过的特带劲儿。

他们在楼下玩,楼上大人们都在忙活着。

花芽早上在家中做了炒米,满满一坛子让她贼有安全感。

到了上午,周文芳过来,带了不少自制的所谓的京式糕点。

花芽是个小土包子,没吃过正宗北京的糕点是什么味道,全以周文芳唬弄的为主。

周文芳得意地指着盘子里的桂花糕说:“就是这个味儿!”

花芽很捧场的鼓掌,扯着小嗓子喊道:“正宗!”

顾听澜在旁边揉着面团不敢作声,桂花糕明明就是湖北的特产,但他不敢说。

甚至于,在花芽用胳膊肘怼了他之后,他冲着周文芳发自肺腑地说了句:“佩服。”

揉好面团,谢伟民跟王天柱还有天天、乐乐他们一前一后的来了。四个大人围着桌子先把酸菜馅的饺子包好,王天柱他们三个负责跑腿送饺子给方圆煮。

人多了,厨房待不下,围着桌子包饺子都没地方。后来大家一商量,中午吃饭前还是分成两帮各自行动。

方圆那边有林云和林娟帮忙,弄上一大桌好菜。林八一今年轮到他值班,不能回家跨年。方圆也习惯了,准备好了以后给他送点饺子和饺子汤过去,也算是原汤化原食。

本来按照他们的习惯应该是晚上吃饺子,可今年部队没有时间和精力搞联欢会,干脆经过领导批示,弄了个电影,放《奇袭白虎团》。

这可是最新的电影,比一板一眼放的样板戏要有意思的多。王天柱他们早早地把小板凳送到操场上抢占前排座位。

别说孩子们,大人们也想看,干脆就把饺子提前包了,等着晚上直接一煮,吃完就去看电影。

饺子包完了,花芽就跟大家一起往方圆家去。

谢伟民不知从哪里弄到一瓶自己酿的葡萄酒,坐在饭桌上想要跟大家分享。可惜大家都不给他这个面子。

顾听澜甚至还掉他的底子说:“老谢有一年想不开,自己酿葡萄酒。把葡萄放在玻璃罐里面,没几天就开始冒泡。罐子就摆在宿舍里,从透明变成了黄色。”

花芽寻思,葡萄酒有黄色的么?

顾听澜又说:“后来有一天老谢想要尝一尝,倒了一杯自酿葡萄酒,闻着味道有些冲鼻子,就随手倒在花盆里。第二天,不光花死了,就连地上的大理石都泛成黄色。当年阮旅还问老谢,你干什么要用硫酸浇花。”

“硫酸?”花芽哈哈大笑着说:“老谢啊,你还有这一手啊。化学高材生啊。”

林云和林娟俩人也在笑,她们没见过这么“能干”的老爷们。

谢伟民好说歹说劝着周文芳倒了小半杯葡萄酒,这可是他听说周文芳喜欢,特意托人弄来的。

眼见着她要放在唇边要品尝,听到顾听澜的话,默默地把酒杯推到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