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治水策》(第3/4页)

张巡抚看到这开头,就是一愣。

然后往下看去。

黎青执送来的稿子只有六千字,写到的东西并不多,可即便如此,张巡抚也已经忍不住叫好。

这里面写的,都是非常实用的东西!

他甚至迫不及待地想看后面的内容,想将之推广开去!

张巡抚看完一遍,目光又落在开头。

这《治水策》,是黎青执整理了盂县县令李兆留下的治水之法,重新写出来的?

张巡抚知道那位被满门抄斩的盂县县令是无辜的,事实上,当年在朝中,有很多人这么觉得。

只是那盂县县令只是个举人,在朝中一点关系都没有,压根没人为他伸张!

他最终只能默默死去。

可谁能想到,他竟然这般有才?

那钦差,这是杀了一个大齐的栋梁!

太可惜了,真的太可惜了!

张巡抚一时间,甚至都恨上了当年那位钦差。

深吸一口气,张巡抚又让人将之誊抄,然后送去沈家。

他觉得这《治水策》,比《逃荒录》更有用。

黎青执写《逃荒录》,应该是想要一个公道,而《治水策》……这是能惠及百姓的。

而另一边,沈家家主正为《逃荒录》已经写完高兴。

既然《逃荒录》已经写完,他就可以早些将书印刷好,然后送去京城了!

就在这时,他又收到了张巡抚送来的书稿。

《治水策》?当年盂县县令,还留下了这样的东西?

而茕独散人……将之整理出来了?

他们这些商人虽然有时候利益至上,但也见多识广。

沈家家主拿出六十两银票,让人送去给张巡抚,又吩咐下面的人,让他们加快印刷速度——他要多印一本书。

《逃荒录》一共十五万字,沈家家主已经决定,分成上中下三册装订。

而现在,会再增加一册,那就是《治水策》。黎青执一开始写《治水策》的时候,没想到要涉及原主父亲。

一直到开始动笔……他想到了原主父亲苦读治水相关书籍,带着盂县百姓挖掘沟渠,想解决盂县水患的事情。

要不是原主父亲倒霉,遇上了百年难遇的水灾,玉溪府之前修筑的大坝又偷工减料以至于被冲毁……过个几年,原主父亲说不定真能把盂县治理好,还会让盂县在小水灾里,得以保全。

李兆不算天才,但他是真心想为百姓做点事情的,可惜了。

而且,那到底是原主的父亲。

黎青执干脆就把自己穿越前知道的知识,冠上原主父亲的名号,写了出来。

至于他为什么会知道这些……他开篇就写了,他无意中得到了李兆手写的书册!

黎青执对张巡抚,也是这么说的,正好可以解释他为什么懂这么多。

黎青执写《治水策》的时候,金小叶将吴白川要的货物备好,全都给了吴白川。

然后她就听到了吴白川的抱怨:“沈家那边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说是出发的日子可能会晚几天……我急着去京城呢!”

金小叶笑道:“兴许是沈家那边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黎青执写的东西,金小叶都看了。

黎青执的书写的是真好,那《治水策》她看了也不是很懂,但觉得应该是有用的。

黎青执的亲生父亲,真的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可惜被人陷害,早早没了性命。

黎青执也不差……金小叶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黎青执刚来庙前村的时候,说他学问不好可能是在藏拙。

那时候黎青执应该是怕有人认出他,才会深居简出,还装作读书不成。

而他被抓走多年回来之后不再隐藏他的学问,也很好理解。

现在的黎青执,跟之前相比已经大变样了,肯定没人能认出他来。

于是,他走上了科举道路。

金小叶知道黎青执想报仇,也知道黎青执这么做,可能会给他们一家带来危险,但人都是有感情的,她不可能让黎青执别去报仇,只能看着点,让黎青执别做过激的事情。

黎青执很重视她,也很重视黎大毛黎二毛……他肯定会小心,他又那么聪明,他们其实不一定会遇到危险。

“应该是吧,也不知道沈家遇到什么事情了……沈老爷一向准时,以前从未改过定好的时间……”吴白川念叨起来。

金小叶没接话。

那位沈老板想要推迟出发时间,可能是因为……来不及印书。

听说他要印一万套《逃荒录》,还有一万本《治水策》!

黎青执手上,现在已经有快两千两省城钱庄的银票了,就是还没有时间去省城兑现。

之前黎青执觉得建学堂花的钱有点多,甚至舍不得拿钱把自家的房子修好看一点,而现在……

黎青执特地去订购了一批砖头,给他们家的新房子加了个高高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