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7/11页)

冯开岭似乎也忽然发觉兴之所致,言多了,故而马上急刹车,说:“扯远了,还是言归正题。”

对于下一步如何动作,冯开岭似乎早已成竹在胸,确定了一个基本思路——发挥优势、做强自我,重点打击张大龙,弱化、孤立秦众。

“《理论前沿》上那篇文章快出来了吧?”冯市长问。

“应该就在这两天。”黄一平回答得很肯定。

“看样子理论研讨会还是要搞,主要是在舆论上把势造足,从心理上压倒他们。”冯市长道。

“好的,我马上和省里方教授、杨副秘书长他们联系。”黄一平点头道。

说实话,黄一平对于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增长见识、锻炼自己,感觉非常幸运。他想,若是等到将来自己当了领导,遇到像冯市长今天这类情况,可能就会束手无策甚至坐以待毙了。

53

《保持城市特色,彰显城市个性,以建设文化大省的宏大气势统领城市规划和建设》一文,在省委主办的《理论前沿》头条位置隆重推出。

方教授果然没有食言。文章经过他的精心修改,确实立意高远、论述充分,文笔也非常生动、优美。其中,引用了不少当下流行的重要理论成果,增加了文章的理论厚度,尤其是多处文字直接摘录了省委龚书记的讲话或著作原文,马屁拍得到位且不露骨,恰到好处,更是堪称神来之笔。纵是冯开岭写了几十年文章,读过很多书,眼光自视不低,也不得不对方教授的水平赞赏有加。

杨副秘书长也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文章放在头条不说,封面上做了醒目导读,杂志扉页的《本期推介》里也作了重点介绍,介绍文字虽短,评价却非常高,称之为“本刊多年未见的扛鼎之作”,“建议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拨冗一读”,云云。而且,这期刊物特地加印了五千册,在原先主要发行到单位的基础上,重点增发给省级机关、省辖市的一些主要领导,余下一些则以备后用。

杂志发行下来的当天,冯开岭就接到好多电话,其中既有省级机关的熟人和老同事,也有一些在各地任职的党校同学,大家对这篇文章从立意到内容都给予了很高评价。就连平时不怎么喜欢读书的洪书记,也在第一时间打电话说:“不错,嗯,不错,确实不错。看得出来是花了大工夫。”又问:“省委那边有什么反响吗?”很显然,他或是从文章发表的特殊时机,或是由文章里面提及的相关内容,已经感觉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省委领导那边,通过方教授和杨副秘书长的运作,不仅反响非常迅速,而且效果出奇地好,令冯开岭兴奋不已。得知消息的当天,他丢下手头正在召开的一个会议,临时决定带着黄一平、邝明达急忙赶往省城,在最豪华的希尔顿酒店订下宴席,专门请来方教授、杨副秘书长,既是当面表示感谢,又是直接听取情况介绍,同时也顺便商量召开专题研讨会的事宜。

晚上,在预订的酒店包厢里,方教授与杨副秘书长如约而至。

一见面,方教授倒显得比冯开岭还要兴奋,不管是否第一次认识,上来就逐个给以结结实实的熊抱。知识分子就是与官员不同,矜持处架子摆足,激动时却也容易显露于表,所谓文人无形大概就缘于此吧。

“太开心了,没想到龚书记会看得那样认真、仔细!”方教授迫不及待介绍起他和龚书记通电话的情况。

原来,本期《理论前沿》杂志由杨副秘书长亲自送到龚书记桌上,马上就告诉了方教授。作为一名省委书记,面对桌子上堆积如山的各种文件、报纸、杂志、批件等,再加上需要处理的一桩桩紧要事务,自是日理万机、头绪繁多。《理论前沿》是省委主办的重要刊物,每期他是必定要看的,可什么时候看,怎么个看法,却有很大的随意性。既然这期杂志上有冯开岭的大作,非要书记大人认真、仔细研读,又仗着自己和书记有一份特殊关系,方教授自然就以省委特聘理论顾问的身份,一个电话打过去,着重加以推荐、提醒,并约定时间再电话交流读后感受。这样的机缘巧合,在老同学杨副秘书长的精心配合下,方教授已经运用得相当娴熟,屡试不爽。而且,在龚书记眼里,方教授这样的做法,又与周围诸多官员大不相同,貌似有些小小冒犯,实质显出一些别样趣味,充满了顽童式的率真,因此丝毫也不觉得唐突与冲撞。

“书记到底什么态度,什么评价?”黄一平到底不够老练沉着,也是仗着与方教授的师生关系,颇有些不耐烦对方关子卖得太长,却招来冯市长批评与制止的目光。

“什么评价?告诉你,一通批评!”方教授一脸严肃,眼神里却是抑制不住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