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第8/13页)

“时厅长,没办法啊!这是我的老毛病——喜欢跟矿区工人们交谈,喜欢琢磨体会矿井当时的气氛。我深知如果没有这些,仅仅耳朵听到的东西是很容易让人误入歧途、让矿井险象丛生的。”

史荆飞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劲,一年中就排除了矿井透水、塌方、瓦斯爆炸等大大小小的矿灾百余件,不仅在领导班子里声誉四起,就是在基层矿区,他也一直被矿区的工人们视为传奇。

时俊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月前的场景。那次,他与史荆飞一起在省委、省政府联合召开的优秀学习型干部表彰大会上见面了,常务副市长姚晓华讲话:“近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的‘争创用人环境先进单位、争当岗位优秀人才’活动,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使争创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并涌现出了一批刻苦努力、积极进取、成效明显的学习型干部。省矿业安全监察局局长史荆飞同志,就是这样优秀的学习型干部中的代表……”

近五旬的姚晓华一头黑亮的短发,光洁的额头显示着她年轻时的靓丽。姚晓华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翻了几页继续念道:“……官本位的思想和观念,到今天演变成了‘你要升了官啥都有,你要不升官啥也不是’的谬论。如果我们共产党员党性不强,政治修养不够,就很有可能陷入这种怪圈之中。看一看我们查办的那些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往往打着深深的封建文化的烙印,满脑子封建特权的思想、升官发财的思想、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就用权力来为自己、为家族、为亲友谋利益。”

姚晓华喝了一口水,威严地扫视了一下会场:“‘来而不往非礼也’、‘官不打送礼的’等处世理念在很多人的思想中都很牢固,久而久之,‘礼尚往来’就演变成了严重的人身依附、人情依赖。故而有的学者称中国是个关系社会,什么事都找关系,一遇到麻烦,他不找法律,先翻电话本,看能找到谁,然后就是找存折。有些事觉得不花钱心里不踏实,有时候也知道花钱是白花,但花完钱了,他就觉得心理上有了安慰:‘我努力了’。”

与会干部有的觉得副市长的话说到点子上了,暗暗发出理解的笑容;有的觉得姚副市长的发言简直是金玉良言,集中注意力倾听着、记录着。

“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我们管点事的,做清官很难,时刻在经受着考验。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超越这种文化,用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保持廉洁。同时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廉洁文化建设,实现社会心理对贪污腐败的‘零度容忍’。”

姚晓华最后将目光落在史荆飞身上:“我们整天说学习型的清廉干部,我看史荆飞同志就是学习型的清廉干部:安全监察机构成立十年来,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史荆飞同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心系安全,爱岗敬业,拼命实干,扎实苦干。在他任职的这些年里,他身先士卒,排除了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等624起重大事故,直接或间接为国家免除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近6个亿……这样的干部需要表彰,也应该表彰!”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位矿业安全监察局局长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金钱、美色的诱惑?自我放纵?还是因为居功自傲而产生了空虚?人,往往能凭着一股狠气打下江山,建功立业,却很难抵挡住生活中种种低俗的诱惑。史荆飞身居要职,掌握实权,云海市大大小小的矿业不下千余家,哪一家不是资产百万千万、甚至过亿?只要不是傻子,谁不去讨好这个手掌矿业封杀大权的矿业安全监察局局长?他史荆飞又不是神,能抵挡得了送上门的种种好处吗?这年头,谁能跟金钱过不去,谁又能抵挡得住美女的诱惑?

可是也不排除史荆飞大刀阔斧的工作方式,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得罪了某些人,便借助现代的网络工具,以假乱真地虚构着史局长的某些信息。在“局长日子”开始发帖的一年多时间里,为什么没有直指史荆飞的大名?是因为发帖者的初衷只是威胁一下史荆飞,让史局长的工作力度有所收敛,便鸣金收兵?而史荆飞不知趣,依旧我行我素、坚持认死理,对方一怒之下,终于拔刀而起,毫不留情面地直击史荆飞的大名?也许发帖者认为,只要将史荆飞在亿万网民的眼皮底下“炒”了出来,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有了公安部门的介入,他就一定会“完蛋”,一定会倒台?

也正是出于对史荆飞同志的爱护,出于他在煤矿工人心目中的地位考虑,省、市各部门的领导才对这件案子高度重视,才调集了公安部门的业务精英,成立了以时俊为组长的专案小组,并做了如此周到细密的调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