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大宋回来了(第2/3页)

可是眼下皇帝耶律洪基不曾露面,而皇帝亲军却带着亲卫护送皇帝去中京,这让储君身份的耶律延禧怎么想?

耶律洪基被劫持了?

如果皇帝清醒,怎么可能被劫持?

年过七十的老人,从车上掉下来,要是运气不好……

就连耶律陈家奴也不敢继续想下去,他和燕王耶律延禧是同一立场的人,至少他们都是宗室。而萧常哥是后族。

虽说辽国是宗室耶律家族和后族萧氏独大,可要是皇帝耶律洪基出现意外,并且死在了军中,那么萧常哥作为萧氏的子弟,必然会利用这个绝好的机会。甚至可能会假颁遗诏,将皇太孙耶律延禧彻底排除在继承人之外,扶持一个对萧氏来说毫无威胁的傀儡。

如果真要走到这一步,耶律延禧这个皇太孙也不过是看了个热闹而已,最后还是便宜了其他兄弟,甚至可能是他的侄子。当然后者可能不大,萧氏也得考虑宗室的反应。

至于为什么不是叔叔辈的宗室?

他说什么也想不出来,萧氏会如此做。毕竟,耶律延禧的几个叔叔年纪都不小了,萧氏想要控制,恐怕也不容易。

对于一个储君来说,成长可能是在一念之间。

或者是经历过一次大事,而继承大统之战,是最重要,也是最能激发储君成长的一次。

跃过去,从此海阔天空,鲤鱼化龙。

要是跃不过去,必然是身死收场。

可所有储君在这一步面前,都没有退路。

让出大统之位,他们还将面临身死的绝境。

此时此刻,耶律延禧不再拖延,扶着腰间的剑柄,向前一步逼向耶律陈家奴,脸色阴沉道:“还请大王助我!”

耶律陈家奴看到皇太孙这一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就是惊诧于耶律延禧平日里温文尔雅,如今却是如同一头出笼的猛兽般肆杀。心中暗叹:“罢了,这事自己也逃不掉。”

干脆,单膝跪在地上对耶律延禧效忠道:“臣耶律陈家奴愿为殿下驱使。”

说完,似乎觉察到不对劲,补了一句:“陛下!”

耶律延禧嘴角微微上挑,可惜没有登基,他永远是燕王,而不是大辽的皇帝。

耶律延禧忍者心中的激动,单手扶起南院大王耶律陈家奴道:“陛下生死不知,我等此行是为救出陛下安慰,阻止别有用心的贼子挟持陛下,祸乱大辽。此行,孤还需大王照应。”

确定了臣子身份,耶律陈家奴也没藏着掖着,当即建议耶律延禧道:“殿下所言极是,臣立刻去整顿兵马。不知……”

耶律陈家奴知道析津府的兵马不少,而要平定宫廷之乱,单靠他手中收拢的这些溃兵恐怕还做不到。

耶律延禧想了想,干脆咬牙道:“城中有四万兵马,全部带去。”

争皇位,四万兵马恐怕还不够。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被李逵祸祸了两万精锐。

大半夜,韩资让不明所以的被拉到了皇宫,刚来就愣住了。

他竟然被皇太孙任命为析津府的留守总管,这个官职虽说是临时的,但平常都是南院大王兼任,随着他心头疑惑增加,耶律陈家奴当即开口道:“行营总管萧常哥挟持陛下去了中京,本王和燕王殿下为了戳破贼子野心,决心带兵去中京。留下你是为照看这析津府的府库和宫室……”

韩资让小心翼翼的吞了口口水,他也想去中京,要是留在析津府,恐怕是个替死的倒霉蛋。

可这话他可不敢说,如果这时候表现出任何有异心的迹象,他笃定下一刻耶律陈家奴必然会拔刀砍死他!

一个不听话的手下,要来有何用?

韩资让低头顺从道:“臣领旨。”

不过说完,还是紧张的问耶律延禧:“殿下准备带多少兵马去,臣好准备。”

“四万!”

这是城内大辽军队的所有兵力,也不能说是所有,总数是超过四万的。但那些士兵要么是临时征召的士兵,要么是伤兵,大概总兵力也就三千左右。

三千人能守得住析津府吗?

恐怕不是一般的难!

韩资让想要让耶律延禧多留些兵力,可是想到耶律延禧此去中京是为了夺取皇位,别说四万,十万兵马也不算多。

要不是析津府实在整顿不出十万兵马,耶律延禧真想提着十万大军,回到中京。

他已经料定,自家的皇爷爷恐怕已经不省人事。要不然,皇帝亲军也轮不上萧常哥做主。

再说宋军。

接到命令的仁多保忠,带着大军疑虑重重的赶到了清河原,看到战场上到处都是辽军尸体的那一刻,才相信李逵真的用两万兵马,大破了辽皇七万大军。这不是普通的精锐,而是辽国皇帝的亲卫皮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