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宰相被绑架了(第2/3页)

“臣以为,应该另有其人在其后推波助澜。这个人必然是程颢身边之人。”

皇帝赵煦这才记起来,好像朝堂上议论的议题是针对二程理学煽动民意,朝堂需要出雷霆手段打压理学。怎么突然间就一竿子捅到了司马光的坟头?

对司马光,皇帝也很无奈。这家伙已经死了,刨坟肯定不合适。贬谪一个死人,不痛不痒,又没有什么大用。关键是不解恨呐,根本就看不到司马光倒霉,如何让仇人心中释然?

这家伙已经死了,除非真的像当初蔡卞、章惇建议的那样,刨了司马光的坟头,要不然贬谪而已,更本就奈何不了司马光。

尤其是司马光没有纳妾,他和发妻张氏的两个儿子早夭之后,就过继了兄长司马旦的儿子司马康做养子。

可惜,司马康身体不好,早就死了好几年了。

似乎针对司马光的报复,只能刨坟一条道了。堂堂皇帝,怎么能做出如此不堪的事来?

即便朝臣有这样的建议,也不该支持。

程颢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要惩办人,却没有案犯的难题。程颢虽已经死了,毕竟他有个弟弟程颐,如今可是天下闻名的伊川先生。当然,还有一个人非常惊恐,这个人就是邢恕。刘安世身为御史中丞,办案经验丰富。怎么可能给邢恕脱罪的机会,干脆就来了个死无对证。事实上,当初程颐都要比程颢和司马光的关系更近,即便是进谗言,也该是程颐,而不是程颢。

当时的邢恕并没有被贬谪。还在京城做官。他官职不大,算不上是变法派的大人物,最多只能是帮着摇旗呐喊之人。

而邢恕在元祐初年,还投靠了高氏兄弟,这俩人是宣仁太后的侄子,也是太后当政之后,能够倾听朝臣的耳目。

当时邢恕就天天帮着俩人出主意,甚至奏章都是他代写。

为了两个草包外戚,邢恕当时可是操碎了心。

可惜,后来他的用心良苦不但没有被高太皇太后欣赏,还被当成了小人,给贬谪出京了。

这段过往,他从没有对外人说。但架不住高氏兄弟最没个把门的说了出去。

皇帝赵煦之前是很欣赏邢恕的,毕竟,他身边的大臣能像邢恕这么会来事的真不多见。说话好听,办事体贴。要是宦官,就更好了……

可这份欣赏,当刘安世说到:“高氏兄弟当年为了取悦宣仁太后,故意诽谤朱太后,以太妃之封赐为陛下生母,此举才是羞辱了陛下啊!”

朱氏可是皇帝生母,赵煦登基之后,竟然被赐封为太妃。欺负的是寡妇,可巴掌打在儿子赵煦的脸上。

邢恕跳出来指着刘安世怒道:“刘安世,你别信口胡说,邢某坐的端,行得正,什么时候做出如此献媚之举?”

这话就连边上的杨畏都听不下去了,蹙眉直摇头。心说:你要是行得正,坐的端,这天下估计就没正经人了。

刘安世当然不会如此放过邢恕,拉拉扯扯地扭住邢恕道:“既然刑尚书说自己正派,不如让满朝文武说说看,你正派在哪里了?”

“林尚书,你看……”

林希扭头不说话,这个证人不好当。

“杨学士……”

杨畏拱手含笑道:“邢大人,你我仅是同殿为臣,就不要为难本官了。”

“王尚书……”

邢恕绝望了,发现自己的人员好像真的很差。最后落在了曾布的身上。曾布多奸诈的人,怎么可能替邢恕出这个头?

而且,程颢又是邢恕的老师,这家伙身上一摊烂事,让他想帮都没下手的机会啊!

曾布冷笑扭头,不去看邢恕。

事到如今,皇帝怎么可能还不明白邢恕这厮的奸诈,怪他错信了奸佞。

不过皇帝赵煦也不能自己下决断,毕竟万一他决定错了,连个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干脆对章惇道:“章相,此事你去查明白之后,将名单拟出,交朝堂廷议。”

退朝之后,章惇拦住了蔡卞。

蔡卞露出苦笑状,良久才开口道:“章相,我必须要给王公正名,哪怕被天下人唾弃,我也在所不惜。”

这话一出,章惇哑口无言。

蔡卞才是王安石的女婿,他要是不站出来,彻底打压元祐当人,还让他们窃取高位,这就说明在皇帝心目中,王安石也立身不正。

都在气头上,也不好多说,蔡卞躬身道:“下官告退。”

另一边,吕大防和苏辙邀刘安世叙话,刘安世也明白,蔡卞抛出了阿云案之后,他和他的老师司马光将退无可退。

这时候,任何牺牲都毫无价值。但有些事,做了,就是做了,就算是做错了也需要有人承担。而这个人,无疑最合适的就是刘安世。他别无选择。至于为什么要拉着邢恕一起倒霉,他只不过是单纯的厌恶邢恕。尤其是这家伙身上到处都是破绽,很好对付。还是敌人阵营的,这就更好了。不选邢恕,还能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