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李逵式筹钱(第2/3页)

突然,朱富对朱贵认真道:“兄长,我们今日忘了一件重要的大事。”

朱贵不解道:“不是为了应付万掌柜吗?如今不用应付了,连房钱和饭钱都给了。”

“不,兄长,我们今日起来之后,竟然没有给二哥请安。”

朱富年纪小一些,也没有做事为官的经验。朱贵也大不了多少,根本就不懂官场的规矩。他们本来就是沂水县的穷人,在沂水长大,然后初次闯荡江湖,就遇到了燕顺这等绿林魔头。钱途没看到,却发现江湖只是打打杀杀。他们是实在人,莫问前程,只问钱途,男人有钱才能硬气的起来。

此时此刻,他们才豁然惊醒。原来做官才更有钱途。被钱途给填满了心头的朱富这才想起来,他们竟然没有给发他们俸禄的大老爷请安,顿时内心七上八下的,不安起来。

朱贵果断道:“速去,速去!”

“对,兄长,我们快些,别再耽搁了。”

说完,朱富迟疑的看着朱贵,不说话,也不动弹。朱贵急了,问:“兄弟,你这磨磨蹭蹭的做甚?”

“兄长,要不我们去铁匠铺将兵刃赎回来吧!”

……

等到两兄弟赶到刘府的时候,阮小五已经将朱氏兄弟的遭遇禀告给了李逵听。

李逵用人,也不能光看乡里乡亲。再说,李云看人也不准,总要让人去打听打听。阮小五就去李家在沂州的店铺之中,找人去询问了一番。

情况尚可,没有大恶。似乎也挺讲义气。

等到朱氏兄弟来到刘府,管事通报之后,李逵开始琢磨起来,是否得给朱氏兄弟一份正式的俸禄?

大宋的财政很有计划,元丰以前是三司使的度司在年初定下一年的财政支出,然后通过往年的收税情况,判定必须要支出的钱款,最后上报皇帝审核。

元丰以后,三司使的权力收归户部。

而元丰以前,三司使包括三个衙门,盐铁监、度支司、户部。

改制之后,户部尚书收取了三司使的权力,成为了朝堂上最为重要部门之一。甚至一度有超过吏部的迹象。唯一欠缺的是,吏部尚书的待遇要比户部尚书好一点,吏部尚书授金紫光禄大夫,而其他的尚书只能授银青光禄大夫。

兵统局设立的时间有点问题,是在年末,近年初。

这就是说,这个衙门在设立之初,当年的拨款就别指望了,根本就没有。

而第二年的拨款,向户部申请预算的时间过了,度司早就将明年的用度上报给了皇帝。也就说,明年的预算中也没有兵统局的份。当然事情也不可能这么做,要不然李逵肯定得炸锅。都事堂收拢了各个衙门用剩下的钱财,然后像是打发叫花子一样给了李逵。

这点钱,想要修缮衙门的钱都不够,更不要说招揽人手了。

之前,倒是无所谓。

偌大的兵事调查统计局就他一个主官,还有被李逵骗来的宰相公子章授,他俩一个在户部领俸禄,打发家中的管事去领取就行了。一个根本就不在乎俸禄,是为了脱离老爹章惇的阴影,实现人生理想,钱不钱的无所谓,重要的是有事做。

以至于,他们两个朝廷命官很神奇的根本就没想先到要给手下发俸禄这种事。

即便蔡京被哄骗来了京城,这位也是不在乎俸禄的人,蔡京擅长写招牌。京城不少招牌都是他写的,润笔费也很可观。

当然,蔡京也会见缝插针的给自己捞好处,这位是从来不会吃亏的主。

“给大老爷请安。”

朱氏兄弟给李逵请安之后,朱富将阮小五早上给他的钱袋还给了阮小五。抱歉道:“小五哥,用去了十五贯,改日我们兄弟还你。”

阮小五也不是打鱼人家的穷小子了,才十五贯,他真没在心上,浑不在意道:“你我兄弟,就不要客气了。”

“不客气,真不客气。”朱贵讨好的笑着。

然后兄弟俩眼巴巴的看向了李逵,李逵心知肚明。这俩货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恐怕就等着他给发俸禄。

大宋的官员,京官,六品以上去户部领俸禄。六品以下,衙门里就能领取。

兵统局筹备至今,根本就没有发俸禄这一说法。

尤其是钱从哪而来?

李逵总不能做了这个破局座,就得往里贴钱吧?

他倒是不在乎这仨瓜俩枣的,可是公私不分,是官场大忌。李逵不能明知道如此,还去落人口舌。李逵对阮小五道:“去账上给他们领取一百贯银子回来,算是本官送他们的。以后俸禄,等回到京城造册之后,按月发放。”

“谢二哥赏!”

朱氏兄弟喜上眉梢,没想到才跟李逵做事第一天,就能得一笔横财。

但是李逵却琢磨着,得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