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致命的缺陷(第3/4页)

这不是废话吗?

大宋和西夏打了几十年,大宋的百姓难不成还指望着西夏繁荣昌盛不成?个个恨不得党项人死绝了才好。真要是党项人的孩子,要是走在大宋街头,有的是人会把这倒霉孩子扔井里。这已经不是什么国家层面的交锋,而是从百姓到国家都已经成了死仇。

这也是童贯,小心谨慎惯了,说话也是滴水不漏。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却给人一种随大流好欺负的样子。

“你这老狗,说的倒是滴水不漏。”赵煦在车厢里仰了仰身体,抻了个懒腰,随即拍打车门道:“去都事堂。”

都事堂外,早就过来通知的皇城司亲从官小校,下马跑入衙门。一方面是看宰相章惇在不在,同时让章惇抽出时间等候皇帝,并且将无关紧要的人安排走。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赵煦从马车上下来,章惇已经在都事堂等候。

“官家!”

“爱卿平身,朕来是有一个问题问章相。”落座之后,皇帝这才开口。赵煦是个在外一直很谨慎的人,除了在李逵家里,他就像是套上了面具似的让人琢磨不透。当然,这也是他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十岁登基为帝,任何处置权都没有,还要整天受到皇祖母的督促学习。

名义上是皇帝,其实更像是当皇太子。

因为当时的宣仁太后的权力之大,要废赵煦也不难。十岁的孩子,就和一群大人,还是一群在皇宫里,朝堂上久经考验的聪明人抖机灵,他能顺利熬过来,也不容易。

章惇正襟危坐,一板一眼的盯着赵煦看。

虽说赵煦心里头毛毛的,但章惇的性格如此。强势的人,就喜欢用眼神让自己没有开口之前就获得谈话的主动权。当然,章惇也不能真让赵煦感觉难受了,停顿了一会儿,就开口道:“陛下,最近几日朝堂上的朝会你也看到了,老臣虽是宰相,但是不宜过问西北之事。”

赵煦摆手道:“章相多虑了,朕已有决定,年后大朝会就授予章相‘知兵’之权。”

章惇大喜,他终于等到了这个任命。宰相不知兵事,对于朝廷最重要的事就像是被排斥在外的外人似的,让他尴尬:“臣谢陛下信任,唯有鞠躬尽瘁而矣!”

甭管是灭西夏,还是就西夏打回去,大宋都免不了几场恶战。

既然国战,就是好不了真个大宋都要为军队服务,宰相再被排除在军事决策之外,就不符合大宋的运作。

而且,赵煦也看出来了,李清臣一个人根本就掌控不了大宋对西夏的战略。

实际上,章惇是大宋朝堂上唯一一个对战争非常熟悉,且有过统领大军经验,且战绩傲人的大臣。除了章惇之外,李清臣、曾布、蔡卞等人都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更不要说谋划大宋对西夏作战这等大事了。

赵煦从李逵家里出来之后,就马不停蹄的来到都事堂,肯定不是来闲聊的,直截了当的问章惇:“有人对朕进献平夏五策,但在献策之前,却让朕自问,大宋该如何处置西夏。灭还是弱。”

“灭如何说,弱如何说?”章惇问。

“灭,杀党项一半人口,屠三座主城,破其胆,灭其族。弱,疲军而矣,二十年后西夏又有和大宋一战之本。”赵煦唏嘘道,反正李逵说这话的时候,就是杀气腾腾。他却没有李逵的气势。

章惇微微一笑道:“李逵这小子说的吧?”

“唉,章相知道?”赵煦吃惊道,还以为李逵之前已经拜访了章惇,甚至两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这让赵煦心里疑窦横生。

章惇却笑了笑道:“这小子恨不得将西夏人杀绝,我这里还有几份状告他杀俘的弹劾奏章。满朝文武除了老臣之外,也就是他能说这样的话了。”

“为何?”赵煦这才恍然,原来李逵如此与众不同。

章惇笑道:“因为老臣也想一劳永逸。”

李逵说杀人,让赵煦觉得心惊胆战。可是章惇表达了几乎一样的意思,却让赵煦觉得心安理得。似乎事情就该这么办。这就是地位的差距。

虽说是状告李逵的奏章,但是章惇的目光中却是一种异样的欣赏。感慨道:“李逵这小子好重的杀心,这等好根骨,压根就不该投入苏门这个知道舞文弄墨的学派之中。跟着老夫岂不是更好?”

章惇自言自语,让儿子章授听去了,心说:“您老也就是说说而已。”章惇连儿子都懒得教,还回去在外头收弟子?

对于章惇来说,天下除了他之外,就两种人:蠢才和软蛋。

蠢才他连开口的心思都没有。至于说软蛋,不上去踢一脚,已经算是他老人家开恩了。

从都事堂出来,赵煦一扫从李家出门之后的阴霾,心情顿时好了起来,竟然有心情调侃童贯,笑道:“童贯,你知道李逵送朕出门的时候,说了什么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