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离京的理由(第2/3页)

“是啊!因为皇帝年幼,垂帘听政的可以是太后,也可以是太皇太后,更大的一种可能是两宫共同听政。但如果太后不是皇帝的生母,那么这个人只能是太皇太后。”

邢恕停顿了一下,偷偷瞄了一眼李逵,不知道这家伙听进去没听进去。更让他愤怒的是,李逵似乎有点心不在焉,就见他剔了剔手指中的灰尘,咧嘴道:“重要吗?”

邢恕愕然,随后苦笑道:“不重要,因为提出建议的这个人是老夫,一旦老夫被陛下知道了,那么结局是无可挽回的。陛下甚至会认为自己的皇帝位名不正言不顺,造成这种结果的人恰恰是老夫。可老夫能怎么办?当时老夫不建议高氏兄弟,你以为他们就不会泡制出更离谱的事来吗?”

“比如……?”,李逵追问。

“刺杀朱太妃。”邢恕不准备退让了,他似乎这才想起来,这是刑部大堂,是他的地盘。

李逵双手一摊,嘲讽道:“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而陛下生母被封为太妃的结果已经造成了,如今你说要投靠陛下,改变这个结局,才能做到。”

“改变,怎么改变?”

邢恕怒了,他不是没有想过,可他是刑部尚书,不是太上皇,怎么可能去废除宣仁太后时期的诏书?

再说了,这虽然是陛下愿意看到的结果,但向太后呢?

这位可还活着呢。

李逵留给邢恕一个背影,丢下一句话:“你是有办法的人,别告诉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遗诏,遗诏。只要伪造一份遗诏,就能将太妃变成太后,陛下也会因为朱太妃赐封太后,而不再会担心后患。”

“很好,你去办,必须在坤元节那天将事情捅出来。不然,你这辈子都别想要获得陛下的谅解。”

李逵说完,就阔步离开了刑部。

邢恕咕咚一下跌落在大堂上的官椅之上,揉着脑门一阵刺痛。这事也太难办了,但不办还真不行。

“老爷,李直秘走了!”

“以后他来,不需要通报了。”

宫掖。

蹴鞠场边,小皇帝赵煦越来越享受这种奔跑之后的畅快之意,将原本的蹴鞠规则改地面目全非。并且乐此不疲。

见到李逵的那一刻,赵煦挺意外。虽说他早就将李逵当成了自己的亲信,是最能信任的人之一。但李逵这家伙吧,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经常冒个头,就不见了踪迹。难得这天会特地呆在球场边上,守着他一整天。

越来越像是个合格的直秘阁了。

这时候,赵煦琢磨,是否要升李逵为从六品的起居舍人?

只不过,这个官职需要历练之后才能升任。至于说让六位比李逵官职高的官员做保这种事情,根本就不用担心。唯一的是历练,到地方上担任通判是历练,出使辽国也是历练,但总之有一条,需要离开京城。

皇帝如果一意孤行,那么李逵将来的履历里就会有一条,幸臣。这会让他在文官之中被孤立起来。

不过,李逵做官才几个月,突然间升迁还是连升两级,有点过分了。

李逵等到赵煦尽心了,才对皇帝低声道:“陛下,刑部尚书邢恕想要为陛下排忧解难,此人颇有恒心,陛下是否愿意给他机会?”

“邢恕!哼——”

赵煦听到这个人的名字,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他们母子要不是这货的阴谋诡计害的一直在后宫之中被压了一头,也不会最后让赵煦和皇祖母的关系紧张成那个样子。在宣仁太后最后的执政时期,赵煦已经有剑拔弩张之势了。

如果朱太妃不是太妃,而是太后。

那么赵煦就不会一个人去抵抗皇祖母的怒火,而且宣仁太后也会更加忌惮赵煦母子的反应。适当的放权,在生前就会让赵煦亲政。从而让他感觉自己真的是大宋皇帝,而不是一个什么事都需要请示的傀儡。

要不是去年宣仁太后薨了,谁也不知道赵煦会在什么时候亲政。他更不清楚,自己的傀儡生涯会在那天突然结束,或是从皇帝的宝座上被人揪下来。

面对邢恕,赵煦难以心平气和的对待。

尤其是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比气势,他不如章惇、苏辙;比讲道理,李清臣、杨畏这样的能说到他怀疑人生;比阴谋诡计,他更不是个,更何况是当年和蔡确一起商量佣立新君的邢恕?

赵煦急忙对李逵道:“拒绝他,不要和这个人有任何的来往,他很危险。”

蔡确的倒台,让很多秘密都被泄露了出来。比如说,蔡确和邢恕曾经密谋立泰王。王珪一度有生死之忧,被他们胁迫等等。

不得不说,皇帝赵煦不见得是一个聪明的皇帝,但确实算得上是个有情有义的皇帝。对于身边亲近之人,他忍不住想要保护的念头从来没有断过。即便是像郝随这样做了吃里扒外的事,皇帝也没有打算追究。就算是朝臣和内臣有传递宫中消息的惯例。但真要是被皇帝知晓了,朝臣一点事都不会有,但是宦官往往会小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