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进太师(第2/3页)

是否有所企图?

“老夫问你,这秘方上所述雪花盐本二十五文一斤可属实?”

刘葆晟不敢抬脸,埋着头道:“八九不离十,卑职,卑职也是刚知道的不久。这秘方不是卑职的,而是传自前朝宫廷……”

“这等离谱的说词你也相信?何其蠢也?”章惇粗暴的打断道:“你既然说这秘方不属于你,还是刚刚得到。那么你说,这秘方来自谁?别告诉老夫,这人老夫还认识?这生意你可坐了两年多了。”

刘葆晟都快哭了,这位大佬他真的得罪不起啊!没办法,只好将李逵卖了。当然,也不能说是卖了李逵,而是李逵也告诉过他,万一顶不住压力,就将他丢出来。倒不是李逵比刘葆晟头硬,而是一旦这事捅到了御前,进献秘方的人还要受惩罚,这就天理不容了。

至少,暂时不会有人就这件事来找他的麻烦。之后再找麻烦,也是用其他的由头,根本就不会在这件事上死揪着不放。

刘葆晟磕磕绊绊道:“启禀相爷,这秘方之前一直在卑职的合伙人手中。不久之前,才送到了卑职的手上。而且,这人您老还真认识,他的字还是您老给起的呢?”

“老夫……”

章惇立刻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又黑又硬的小家伙。问题是,这家伙脾气还很坏,尤其是这家伙还是周元的学生,周元是苏轼的弟子,他那时候对苏轼的恨意很浓。以至于对李逵的印象也很糟糕。

且不说后来苏轼认怂了,要是再斤斤计较,不符合他傲娇的性格,这才放过了苏轼。

但在两年前的上元节那天的临沂,章惇是存心想要刁难李逵。甚至为此,还仿效曹丕让李逵当场作诗一首。没想到,李逵竟然做出来了。这出乎他的意外,最后虽说脸上不好看,但章惇还是送了李逵一个字——人杰。

就此,李逵也算是和他有了香火之谊。

不过章惇没当真,李逵估计也不在乎。之后颍州之乱,苏轼求助到了章惇的身上。他派了身边的三儿子章授去帮忙。这才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李逵的为人。

暴躁。

狡猾。

而且很冲动。

更奇怪的是,这家伙胆子还大到没边没际。加上敛财的能力也让他吃惊不已。

还有不久之前范纯仁将沂州解试李逵的策论送来京城,李逵的才干似乎很不错,想到这些,章惇脑袋有点疼。

降罪是不可能的,他还不至于不择手段到喊他儿子叫‘师叔’的后辈生出嫉妒之心。可按照常理来说,李逵对朝廷应该是有功之臣,作为宰相,他应该秉公办理,提议皇帝赐予李逵官身。但章惇突然发现,想要下这个决定好难……

雪花盐自从出现之后,一直畅销大宋富裕阶层。

而大宋的富裕阶层实在太庞大了,以至于钱挣的有点多。

要不是李逵没办法增加产能,让更多的雪花盐都能卖出去,敛取的财富将更加庞大。当成本的谜题被揭开之后,垂拱殿顿时乱成坊市般。将门之中更是怒气冲天,有撩起袖子破口大骂的高官。就算是没有参与到雪花盐的生意之中,在大殿上,所有人都食用雪花盐。

以前用青盐漱口,算是大臣们的标配。

但是有了雪花盐之后,标配成了雪花盐。五贯一斤,最次也是两贯一斤的雪花盐,用起来满满的都是幸福感。但是当得知幸福如此廉价的时候,文官之中也有不少人怒了。

“什么?二十五文?”

“卖我们却要五贯,良心都让狗吃了啊!”

“进价两贯的雪花盐,竟只有二十五文的本钱。刘贼,欺瞒我等好苦!”

“如此敛财,你可心安?”

……

刘葆晟对将门的同僚们反驳一两句:“盐不值钱,但是装盐的罐子和匣子,要一吊多钱。这也不能不算啊!”

果然,刘葆晟心里明白,他不将秘方拿出去是对的。几乎是揭开谜题的那一刻,他就受到了来自同僚,尤其是将门的怒骂。这也是李逵告诉他,必须要提前将秘方献给朝廷的原因。还需要等好机会,才能献。

想到这里,刘葆晟尽生出对邢恕的感激。要不是这家伙针对自己,自己还在犹豫。时间拖得越久,引起的麻烦就越大。

章惇闭着眼,深吸一口气。边上邢恕略微紧张的看向章惇,轻声问:“相公?”

章惇能说什么?

无奈的张口道:“有功就赏,有过就罚。”

没等邢恕开口说话,赵煦却听到了,迫不及待道:“没错,章爱卿说的极是,刘爱卿进献秘方,有功于朝廷,必然要封赏。朕以为,进太师可好?”

太尉太明显,一般都是国丈的标配。

或者是军中宿将,才有资格进太尉。而且太尉的官俸是朝堂上最高的,六百贯一个月。比宰相的官俸都要高。将刘葆晟放在太尉的位子上,虽没权力,但也容易受到其他官员的攻讦。而太师就简单多了,虚职而已。不过是特进的官职,俸禄也不多,只有两百贯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