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第一个破产的倒霉蛋(第2/3页)

孙卓作为颍州地面上的大户,拥有田产几十顷,要说实力,自然是有的。但要说多强,也称不上。颍州的土地兼并实在严重,以至于出现了两极风化的现状,有田产的大户,一个比一个强,而底层的百姓却纷纷丢失田产,不得不去城市讨生活。

孙卓虽然底蕴不足,家产在颍州也不算扎眼,但他是颍州大户之中投资交易所的尝鲜者。

之前的交易,他确实挣钱了,而且还挣了不少。

交易所之前的交易,主要是粮食。还是李逵捣腾出来的粮票。算是期粮的一种,就官府控制的粮食数量,就算是采购了一匹进来。但是想要扭转颍州的粮价,绝无可能。

粮价之所以下跌,还是大户们之间互相不信任,总害怕有人放粮,自己却被坑。

大户和大户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手里都囤积着粮食,一开始市面上放开粮价,大户们还相对克制了一些。但随着粮价拨动开始增大,有些人就担心起来。落袋为安的道理,他们也懂。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大户们也信不过自己人。

亲兄弟为了家产都能变仇人。

何况大户们不过是临时的盟友而已。

有人出货,会带动其他人一起出货,粮价应声而落就很容易理解了。

但是对于大户们来说,他们还是挣钱了。控制着货源,参与交易,而且颍州又是粮食缺口很大的城市,等于是左右手的交易,想要亏钱也不容易。他们自然能挣地盆满钵满。

也就是粮食交易,才吸引了不少大户进入了交易所。

相比之下,孙卓是最先进入交易所交易的大户。他挣到的钱更多,同时挣钱之后,他的胆子也越来越大,甚至已经不满足于小打小闹。

而茶油的暴涨,让他看到了机会。

做一次,就做这次,孙家就能成为颍州城内顶尖的那批大户。孙卓下场之后,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却不想自己已经变成了个赌徒。

只要成功,他以后也不用再依附于贾道全之下,自称一派。

想着一夜暴富的孙卓,俨然忘记,他在百姓的眼中,他也是高高在上的大户。

带着从钱庄借来的款子,东平西凑,带足了四万贯的本钱,孙卓匆匆去了码头。可是在货栈内,他却被气了个半死。他带来了几万贯的钱,却只能做一笔不到三千贯的生意。这让他如何能够忍得住,可是没办法,货栈的伙计带他看了对方货物的货场,就剩下这么多,不要的话,就转卖他人了。

孙卓无奈,只好安排人将茶油运走。

可是没等他喘一口气,又有船到了码头,第二天,两艘大船的到来,彻底让他成了被茶油商人控制的提线木偶,往来于码头,交易所,钱庄……一天下来,生意没有做成,反而累地浑身酥软,骨头都像是要散架似地。

但孙卓根本就不敢休息,他拿出了这些天在交易所签下的胆子,仔细核算了一遍。

真要是按照之前他的报价,至少会亏掉五六万贯。

怎么办?

颍州城,反而是茶油商人成了最大的赢家。大户们,只要下场的,几乎没有人能够逃脱亏本的状况。而且亏的钱数额巨大,都需要兜售大量田产才能还得上。着加深了大户们对茶油商人的怨恨。

几百贯的损失,大户们不会在意。

但是几万贯呢?

十几万贯呢?

这些积怨都隐藏在大户们的心中,他们甚至坚信不疑的认为,他们的钱都让茶油商人们打劫了。原因一目了然,颍州城内除了茶油商人,谁脸上还会洋溢着兴奋和贪婪的笑容?

而接下来的一件事,却彻底激怒了颍州的大户。

孙卓憔悴的正准备从颍州城内的宅子里出门,去码头碰一碰运气。却没想到管家慌里慌张的爬进来,撞了他个满怀,差点将孙卓撞倒。要是平日里,孙卓也是练家子,管家撞他一下,根本就撞不动他。可这几日,他经历的事,仿佛比他半生的事都多。吃不下,睡不着,满脑子都是茶油,以至于早晨起来,双腿像是灌铅似的沉重,且脚步轻浮。

他的两鬓甚至都有了白发,而这些他都恍然不知。

啪——

孙卓气地给了管家一巴掌,怒道:“作死的玩意!”

管家捂着脸,低下头,眸子中透出了些许怨毒的愤恨,但孙卓积威多年,管家就算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也不敢当面给孙卓难堪。

只好垂头丧气的禀告:“老爷,衙役,衙役封了家里的货场。”

“什么?”

孙卓大惊失色,往日孙家的货场,不过存放一些粮食,不值钱的东西。但如今货场里存放的是茶油,这可是他的命根子。

急急忙忙出门,来到货场之后,孙卓的眼都红了,要是怒火能够燃烧,他已经是个火人了。孙卓拨开看热闹的众人,走到货场门口,官府的封条已经被贴上,而指使人贴封条的衙门的人还没有,为首的那个小子,孙卓这辈子都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