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晦明晦暗(第6/7页)

那么宋军合情合理的军事尝试应该是什么呢?

“来了吗?”

随着城外一阵动静,元城内,一身锦袄,几乎与河南贵人冬日打扮一般无二,正端坐自家阁楼上的高景山微微抬头,面色不变。“我就知道,这般动静,肯定有事……是哪边?”

“南边!”

一名女真猛安俯首相对。“看火把和架势,不下数千,说不定有万人,正在堆舟连浮桥,准备夜渡!”

“不要管他。”高景山不以为然道。“只派哨骑小心沿河查探,并让南城那边彻夜灯火认真警醒便可……他若真敢来攻,便仗高墙坚垒,让他无力能为。”

“若是宋军去攻南乐、魏店呢?”女真猛安一时犹豫。

这两处都在元城西南,算是繁华据点,也算是支城了。

“那就也让南乐、魏店两处一并小心防守。”高景山状若醒悟。“若是不支,告诉两家守将,乘夜撤到永济渠那边,待到天明再入城。”

“喏。”女真猛安无奈应声,然后匆匆下楼。

高景山继续端坐阁楼之上,一时百无聊赖,却又忍不住去看身侧一个侍从,后者会意,赶紧俯首相询:

“都统可有什么吩咐?”

“我想起来一件事情。”高景山微微叹道。“去寻那种带炉子的小炖锅,再寻一条鱼来,让厨娘准备一下……最后再去找高通事过来,说我要在这里请他吃鱼。”

侍从茫茫然应声,直接下去了。

都统有令,区区一个锅一条鱼算什么?片刻之后,炖锅便被摆上,鱼也被炖上,高景山又着人寻来一瓶蓝桥风月,但高通事尚未抵达,于是乎,这位金国行军司都统干脆打开了一份沾着血迹的最新一期宋人邸报,自斟自饮自用自观了起来。

然而,城外动静越来越大,高都统虽然稳坐如山,却也拦不住无数臣吏、军官、侍从往来不断。

“都统!”

忽然间,又一名年轻渤海猛安亲自来报。“宋军攻下南乐了!领头的是汤怀,渡河过来的是岳家军的中军!”

这下子,高景山终于诧异放下手中邸报,认真相询:“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南乐守将逃到了西城,没敢入城,却是在城下对末将汇报了这些。”这渤海猛安兴奋至极。“都统,岳飞的中军浪荡渡河,这是机会!”

“什么机会?”高景山状若不解。

“末将知道城防严谨,不可擅出,但末将愿意飞马去馆陶走一趟,连夜引阿里、杓合两位万户来援,吞下这支宋军!”渤海猛安犹然不觉自家主将的姿态。

“胡扯八道。”高景山无奈相对。“援军自馆陶过来城南,要么穿城而过,要么须两次渡过永济渠……无论哪个法子,有这个功夫,宋军早就摸黑撤回去了……你以为为何宋军只在城南将部队亮出来?”

这渤海猛安登时无言。

“而且,你以为我没有给杓合、阿里两位万户发信?”高景山继续无语相对。“今日天色阴沉,没有月光,但河对岸三处大的据点里却都有动静,隔河可闻,那时我便晓得宋军要做事情,就已经给两位万户发信,让他们四更做饭,天一亮起军自北向南替我扫荡一番城北,但却要千万小心不得黑夜过来,省得被宋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北面渡河埋伏……哪里要你来提醒?”

渤海猛安更是讪讪,更兼回头看到另一位渤海高氏出身的高通事抵达,立在阁楼楼梯内侧,也是尴尬,便当即叩首:“末将惭愧,不知都统准备万全,还请责罚!”

“拖下去,打二十军棍!”孰料,高景山居然真就挥手下令,进行了责罚。

渤海猛安彻底恍惚,愕然抬头……没办法,他只是客气一下啊,那个请罪是随口说的,关键是那句‘都统准备万全’啊!

高景山见状,愈发无奈,只能认真解释:“我不是罚你出这个主意,是我早有军令,四城和渡口的轮值守将不得擅自离城,你今日本该在城上才对,如何起了主意便亲自来见我,将我军令抛之脑后?”

渤海猛安彻底颓丧,只能老老实实叉手而对,任由两面甲士上来将他带下楼梯去领那二十军棍。

而这猛安一走,高景山却又含笑起身,来迎那高通事。

这高通事也立即拱手还礼,二人随即随意在阁楼上堆着那锅炖鱼坐下,这时候,高通事却才失笑:“外面兵荒马乱,都统好情致!”

“谈不上情致。”高景山喟然以对。“当日大(上白下大)没死的时候,我去出使东京,回来的时候在大名府外的黄河河道上相会,他在船上炖鱼招待我……今夜被宋军惊动,不知为何想起往事,却发现咱们渤海人物渐渐凋零,方才惊扰了高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