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大结局(第6/11页)

帝国末年,共和呼声日益高涨。大势所趋之下,4608年十月初一,唐安宗李赟颁布《改国体诏》,改组中央三府,组建太政院和监国府,并宣布退位,将大权交于太政院太宰,自己位居监国府监国、唐陵山城城主。

同一日,二十个亲藩诸侯王和四个内藩诸侯王一起发表通电,拥护中央朝廷《改国体诏》,同时宣布退位,并加入崭新的华夏共和联盟。

后唐王朝和平结束,统治华夏数千年的君主制度走入了历史。

《改国体诏》规定,国家军政大权在民选的太政院,由太宰总负责,任期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两任;最高监察和仲裁大权在监国府,由皇室后裔世袭的唐陵山城城主,世代兼任监国府的监国。

从此,以民选太宰与世袭监国为双轮的共和时代开始了。

二、国家档案

名称:后唐王朝、后唐帝国、天唐王朝、天唐帝国。

简称:大唐,天朝,中域

所属洲:华洲(中洲)

制度:君主专制

代表君主:唐道祖、唐成宗、唐仁宗、唐孝宗、唐理宗、唐章宗、唐景宗、唐熙宗、唐英宗、唐真宗等。

年代:华夏3983年—4608年

国土面积:18251万平方唐里

继承者:华夏共和联盟(华盟)

人口:1.5亿—12亿

首都:长安,洛阳

主要城池:临安、南海、河内、晋阳、金陵、开封、彭城、泉州、南海、荥阳、北平、成都、长沙、江陵、汉阳、平安等。

主要宗教:天道教

国庆日:十月初一

官方语言:汉语·河洛雅言

货币:银本位·唐圆

中央制度:三府九部十三寺司

地方行政级别:州牧—郡守—县令—乡正—村正

军事制度:武道制度;军师府;兵部;陆军;海军;宪兵

监察情治制度:御史台;大安府;三级铜簋;宪兵司;天道理教;统计署。

舆论:《大唐日报》;《大唐旬报》;文艺寺;采风使

三、历史发展大事记

宋朝末年,蒙元南侵,于3973年占领临安,随后开始了对整个华夏的殖民统治。蒙元贵族实行民族等级压迫制度,横征暴敛,残酷压榨和奴役各族百姓,造成流民遍地,哀鸿四野,华夏人民沉浸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殖民统治的起义此起彼伏,但都被蒙元统治者镇压。

3980年,赵宋宗室赵良钤在广州起兵,白莲教首领萧隐在荆州起兵,元军汉将黄华在赣州起兵,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反抗蒙元暴政的大起义。

元廷迅速调兵遣将,镇压各地起义军。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元军打击下,各地起义军纷纷告急,朝不保夕。

正在这种危急时刻,潜伏在元廷的李洛起兵反元,挽救了起义军的命运。3981年四月,李洛收复临安……

3983年,唐王李洛扫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南方,于十月初一在江陵称帝……(后面省略数万字)

千度千科词条:唐元争霸

唐元争霸是指41初世纪到43世纪末,后唐帝国和西元帝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持续近三百年的对抗。

40世纪末,唐道祖建立后唐王朝,推翻了蒙元在华夏的统治,将蒙元残余势力赶到西方。蒙元退出东方后,西征整个亚洲,对整个亚洲进行了新的统治,史称西元。

后唐和西元以里海和高加索山为界。东西方两大帝国为了争夺里海和波斯高原,同时也为了政治军事的需要,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政治对抗,史称“唐元争霸”。

近三百年间,唐元双方爆发了十二次大规模的战役,小规模的边境战役不计其数。

十二次大战,唐军九胜三败,元军九败三胜。

4282年,唐元之间最后一次大战“第五次盐漠之战”爆发。双方投入的兵马超过四十万人。此战元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第五次盐漠之战”的惨败,成为压垮西元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元军战败的消息传回巴黎,本就危机四伏的西元帝国顿时崩溃,变得四分五裂。

占据整个亚洲(后世整个欧洲加中东地区),以及北部乌洲(北非)的西元帝国,分裂为八十八个小汗国,西元王朝名存实亡,仅剩巴黎周围数百里的土地。

4285年,元哀宗被巴雅帖木儿弑杀,延续三百余年的元朝宣告灭亡。

西元王朝的彻底崩溃,使得唐元争霸以唐帝国的彻底胜利落下帷幕。

后唐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帝国时代后,开始了对西方的远征。

4339年,唐军登上大食半岛,拉开了统治西方的序幕。在元朝灭亡五十余年后,来自东方的唐军再次征服了西方。

4632年,鉴于西方和乌洲、各国独立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也因为殖民主义已经不合时宜,华夏共和联盟太政院通过决议,放弃对西方殖民地的统治,允许亚洲(后世欧洲加中东)和乌洲(非洲)156个国家独立,加上南殷洲18个印第安人国家,以及新西兰毛利国,天竺六国,全球国家政体达到18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