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线与东线(第2/6页)

在德黑兰会议中,东欧的共产主义化已经得到了默许。这不仅是因为苏联红军的影响,而且与东欧各国的抵抗运动有关。除波兰外,其他东欧国家都显著地受到了共产主义的影响。在城市多过农村为的发达国家,比如法国和捷克,那里的抵抗运动只能以搞破坏为主,因为零零星星地杀害一两个德国人会招致疯狂的报复。不过,共产主义者所鼓励的正是这种做法,结果是,当地人越来越恨德国人,而共产主义势力也一天天壮大。不过,这种做法只能运用在希腊或南斯拉夫这样的国家,因为那里的游击队能够从空中获得补给,平时也可以隐匿在荒山中。1943年,随着抵抗运动进一步升温,维希政府遭遇了一连串的叛变,法国的亲德分子迅速减少。现在,共产主义者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势力。在意大利北部,他们一心想在德国人走后接手那里的政权。在德黑兰会议上,各方决定将波兰西移,波兰在东边失去了大约相当于《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250]划拨给前苏联的领土,同时在西边获得工业发达的德国领土。不久后,500万波兰人就将从东部赶到西部。很明显,在丘吉尔的纵容下,苏联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大。1944年10月,丘吉尔飞赴莫斯科,开始就战后秩序问题展开讨论。

英国非常需要希腊,因为它位于地中海东部,附近有苏伊士运河[251]和中东在近海的油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后来,斯大林同意限制希腊共产党的发展。在夺取政权的希腊内战当中,斯大林没有提供帮助,使希腊共产党最终失败。丘吉尔放弃了东欧的其他地区,除南斯拉夫外。他与苏联约定,双方的影响力各占50%。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共产主义游击队随后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支持。英国特别行动处派出人员长期活动在达尔马提亚[252]的溶洞地区(天主教小说家伊夫林·沃[253]当时在那里从事军事情报工作,目睹很多欺骗与残忍,令他非常厌恶,他把这些经历写进了他伟大的战争三部曲《荣誉之剑》(Sword of Honour)之中。他并不看好英国与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合作。后来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斯大林与铁托在1948年决裂,另一件是南斯拉夫最终在1991年解体。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英国外交部秘密地支持了塞尔维亚人)。英美两国也获得了其他的利益。斯大林告知法国和意大利抵抗组织中的共产主义者不要参与夺取巴黎和米兰的权力。这本来很容易做到,但斯大林和法国领导人戴高乐(美国人不喜欢他)做了一笔交易。结果,戴高乐总统开始削弱英美在法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1968年,法国爆发了一场针对戴高乐的叛乱,共产主义者本可以推翻他,但莫斯科再次制止了他们的行动,因为戴高乐的影响比一个共产主义政权的影响还要大。所有这一切都隐藏在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当中。此外,英国还向苏联做出了另一项让步,然而,这一次我们很难责备英国人。在“二战”当中,几十万苏联人和南斯拉夫人自愿参加了德国军队,部分原因是为了逃避饥饿。“二战”即将结束时,英国人把苏联和南斯拉夫战俘交给了斯大林和铁托。随后,这些战俘遭遇了处决和长年监禁的厄运。三十多年后,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才把这一事实公之于众。在这件事上,美国人的做法要人道得多。他们虽然同意转交战俘,但实际上都把他们放走了。

现在,美国在“二战”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了出来,原因是美国的战时经济出现了巨大的改观。罗斯福新政[254]发挥效力,就像战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一样。到1943年,美国有多家巨型汽车企业已经转产飞机,它们在1944年生产的飞机数量是1939年的30倍。美国一共生产了5万架轰炸机和6万架战斗机,而德国一共只生产了4万架飞机。而且,美国生产的飞机在质量上有了大幅的提高。有的战斗机航程很远,能从英国飞到柏林,完成任务后再折返英国。还有一种B–29轰炸机,它的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和挂弹系统都非常先进。此外,美国还改造了几百家造船厂,使得不熟练的新工人也能参与大规模的建造工作。1930年至1936年,美国的造船厂只建造了70艘船,而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一共生产了6 000艘船。美国在1944年的轮船产量是1940年的20倍。这些船尽管大多只是丑陋的、寿命很短的自由轮[255](是仿造英国船的样子造的),但它们满足了战争的需要。美国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为那里有他们的航空母舰、做工精良的轰炸机,还有后来的原子弹。

日本的厄运正在降临,一旦美国人建立起运送武器和弹药的基地,日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1944年6月15日,535艘美国轮船开始向塞班岛运送12.8万名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准备为B–29轰炸机建立空军基地,以便使它们飞临东京上空。90天后,任务完成。此时的美国舰队拥有15艘航空母舰、1 000架飞机、7艘战列舰、70艘驱逐舰和其他各类战舰。而所有的日本舰队满打满算也只有9艘航空母舰和500架飞机。仰仗美国在情报方面的巨大优势,美军的驱逐舰几乎全歼了日本海军的潜水艇部队。日军的陆基战斗机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日本的庞大陆军并没有与美军相遇,他们分布在中国的广阔土地上。在那里,他们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意图使中国退出战争。然而,即使日军作战非常成功,这些努力最终还是毫无意义。同时,英军终于在印度边境击败了一部分日军。在美军的另一个战场上,麦克阿瑟扫清了新几内亚岛上的日军,并且已经在印度尼西亚登陆。不久之后,他就会在莱特岛[256]登陆,像他承诺的那样重返菲律宾。回到菲律宾后,他将发现日军虐待当地民众和战俘的大量证据。接下来,日本最终的厄运也不远了。到时候,美军的轰炸机将肆意摧残日本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