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这是一场中国式的葬礼”(第12/15页)

一个美国记者详细地记述了骑兵第1师遭到志愿军第39军沉重打击的情景:“美军被这锐利的攻势所震惊,他们从未经过这样的战斗。黑暗中,敌人像猫一样向他们扑来。他们利用夜幕的掩护,靠近阵地,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准确地插入防线的薄弱地带。这种战术的运用似乎是经过仔细推敲的。虽然他们也遭到了一些迎头的反击,但是,袭击者全然不顾伤亡,不断地冲上来。全部行动是由军号、哨音和锣声指挥。一位见识颇广的美国士兵似乎辨认出了这些可怕的声响,他惊恐万状地呼道:‘上帝,这是一场中国式的葬礼!’”

在志愿军第39军取得云山大捷,重创美军骑兵第1师的同时,在西线的志愿军其他部队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第40军于1950年10月31日前出至云山以东、球场西北地区。11月1日晚,该军主力向宁边、博川方向突破,准备断敌退路,围歼逃敌。

第38军于11月1日晚攻占球场,球场地区之敌已渡过清川江西逃。该军主力随即沿清川江东岸向军隅里、价川攻击前进。

第66军于11月1日进到龟城近郊,阻止和牵制了美军第24师。第50军第150师于11月1日晚由安东过江,进至新义州以南,准备阻击已窜至南市洞之英第27旅。

沃克发现骑兵第1师遭到重创,特别是院里已被志愿军占领,其侧后受到严重威胁,深恐价川、新安州等交通枢纽被志愿军控制,后路被切断,从而使其在清川江以北的各部被我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11月2日,为摆脱其十分不利的态势,沃克命令第8集团军向清川江以南实施全线后撤。3日,第8集团军在大量空军、炮兵和坦克的掩护下,开始向清川江以南全线撤退。

当日凌晨,彭德怀、邓华、杜平发觉敌军有撤退迹象后,立即向各军发布动员令。动员令要求所有部队应不顾连续作战之疲劳,不怕供应不上之困难,轻装前进,大胆插入敌后,实行破坏交通,堵住、截断敌人退路,抓住敌军尔后分别包围歼灭。

志愿军西线各军于11月3日转入追歼逃敌的作战。美第8集团军在志愿军的打击下,除以少数兵力扼守清川江北岸滩头阵地阻击志愿军进攻外,主力部队已全部撤退到清川江以南,并在新安州至价川一线占领了沿江有利阵地。

鉴于歼敌机会已失,在第一次战役即将结束之际,彭德怀于11月4日15时致电毛泽东并高岗,指出:“朝北反攻已结束。此次战役消灭敌人仅六至七个团,但对稳定朝北人心,使我军站稳脚,坚持继续作战,是有意义的。因消灭敌人不多,我军实力尚未完全暴露,美伪军还可能重新组织反攻。根据我军已很疲劳,粮弹运输困难,且冬寒将至等情况,我们拟采取巩固胜利,克服当前困难,准备再战的方针。”

11月5日1时,毛泽东复电同意彭德怀的部署。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彭德怀、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解方于当日9时命令西线各军停止进攻,结束第一次战役,并下达了新的部署命令,准备迎击再次来犯之敌。

6 黄草岭阻击战

“13个昼夜!惊天地泣鬼神的13个昼夜啊!”

朝鲜半岛山脉纵横,由于山脉的走向,形成北部高,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的地势。朝鲜北部被纵贯南北的狼林山脉隔成了东西两半,志愿军参战初期,交战双方把狼林山脉西边的一半称为西线战场,东边的一半称为东线战场。

狼林山脉与东边的摩天岭山脉、赴战岭山脉,构成了平均高度超过2000米的朝鲜最高的“盖马高原”。这一地区群山连绵起伏,森林密布,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且气候寒冷,10月初即开始降雪,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12月可降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

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对朝鲜北部狼林山脉以东地区行使指挥权,指挥东线南朝鲜军第1军团和美第10军作战。南朝鲜军第1军团在占领元山、咸兴及其以北五老里之后,于1950年10月24日,又占领了新兴、北青,并继续向图们江方向快速推进。

10月26日,美海军陆战第1师在元山登陆,阿尔蒙德即令南朝鲜军首都师和第3师继续分别向赴战岭和长津方向进攻;陆战第1师从兴南向长津湖推进,负责接替南朝鲜军第3师的进攻任务,到达长津湖之后,转而向西进攻,配合西线第8集团军截击朝鲜人民军退路,尔后再向北推进;在利原登陆的美军第7师沿北青经丰山至甲山向鸭绿江边的惠山镇推进。

当日,南朝鲜军第3师主力由元山地区开向咸兴,其第26团进抵上下通里接替南朝鲜军首都师防务,准备向黄草岭阵地进攻。南朝鲜军首都师开始东移,向赴战岭、丰山、城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