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介入这场战争(第7/9页)

中国政府在酝酿出兵援朝的同时,再次警告美国当局,希望求得避免朝鲜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10月3日凌晨,周恩来紧急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他通过印度政府告诉美国当局:“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周恩来说:“关于朝鲜事件,我们曾经交换过意见。我们主张和平解决,使朝鲜事件地方化。我们至今仍主张如此。我在10月1日的报告中也声明了我国政府的态度,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在和平中建设。过去一年中,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极大的努力。美国政府是靠不住的。”

潘尼迦说:“麦克阿瑟对美国政府的压力很大。昨日有消息报告,南朝鲜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九英里。”

周恩来说:“我们也得到了同样的消息,据说是在东海岸。另一个消息说,沃克将军指挥的部队已经越过三八线,但是并未说明是南朝鲜军还是美军。”

潘尼迦说:“我当即刻报告尼赫鲁总理。除了以上阁下所述,是否还有其他需要我报告的?是否有任何建议?”

周恩来说:“其他一切,容我们研究尼赫鲁总理来函之后,于下次会面时再告。”

潘尼迦问道:“阁下所称朝鲜事件应该地方化,是否指朝鲜战事应该限于三八线以南?或是指朝鲜战事应该即刻停止?”

周恩来坚定地回答:“朝鲜战事应该即刻停止,外国军队应该撤退,这对于东方的和平是有利的。朝鲜事件地方化的意见,就是不使美军的侵略行为扩大成为世界性的事件。”

潘尼迦问道:“朝鲜事件地方化目前包含两个问题:第一,美军即将越过三八线,因此,朝鲜事件,可能是指所有已经越过三八线的美军必须即刻撤回。第二,朝鲜事件必须和平解决,有关各国,如中国、苏联必须参与讨论此事。为了使我向尼赫鲁总理做报告时较为明确,任何可能被中国所接纳的建议究竟应包括哪种含义?”

周恩来回答道:“这是两个问题。第一,美军企图越过三八线,以扩大战争,我们要管,这是美国政府造成的严重情况。第二,我们主张朝鲜事件应该和平解决,不但朝鲜战事必须即刻停止,侵略军队必须撤退,而且有关国家必须在联合国内会商和平解决的办法。”

4 彭德怀担任总司令

“斯大林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他对美国越来越害怕,确确实实地害怕。中国人挽救了局势。”

10月4日下午3时,一架专机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步下舷梯,走向一辆恭候多时的黑色汽车。

这位将军那粗重的眉头透出威严、沉着、自信。他就是著名的军事家彭德怀。彭德怀于1898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1928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会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军长、红3军团军团长、陕甘支队司令员、抗日先锋军司令员、红军前敌总指挥;曾率部攻克长沙,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反“围剿”、长征、东征和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指挥过百团大战和反攻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指挥过延安保卫战及进军西北的各次重大战役。

现在彭德怀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满脑子装的都是大西北经济建设的蓝图。

黑色汽车直接开进中南海,停靠在颐年堂门前。彭德怀走下汽车,疾步进入颐年堂,参加中央政治局讨论出兵援朝的会议。

会议开得十分热烈,大家对出兵的利与弊做了深刻的分析。会议结束后,彭德怀回到北京饭店,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同志们的发言,句句在他的脑海里回荡。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的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他反复琢磨着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体会到这是一个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指示。

彭德怀想到这里,认为出兵援朝是正确的,是必要的,是英明的决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

第二天下午,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来到北京饭店,约彭德怀一起去中南海。

在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书房里。毛泽东待彭德怀坐定后,开门见山地说:“老彭,昨天你没来得及发言,我们确实存在严重困难,但是我们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主席,昨天晚上我反复考虑,赞成您出兵援朝的决策。我觉得中央出兵援朝的决策是正确、英明的,我本人坚决拥护这个决策。”彭德怀还摆出了出兵的利弊条件,认为出兵利大于弊。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话,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