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争的全面爆发(第2/13页)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上,美、苏首脑单独会谈时,提出了朝鲜的“托管”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在日本投降后,“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实行托管”,“托管期也许要20年到30年”,“没有必要邀请英国参加朝鲜的托管”。斯大林表示,“托管期愈短愈好”,“应该邀请英国参加”。

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在会议的公告中,重申了《开罗宣言》关于朝鲜问题的决定。

但是,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利益却将朝鲜以三八线为界,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在三八线以北,苏军总司令崔可夫将军宣布:“朝鲜已成为自由民主国家”,“苏联将在朝鲜一切反日民主政党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帮助朝鲜人民建立自己的民主政府”。

1948年8月17日,以朝鲜共产党为首的朝鲜各方面民主爱国人士在汉城成立朝鲜建国准备委员会。之后,在朝鲜北方各地纷纷成立了人民政权机关—人民委员会。9月6日,以朝鲜建国准备委员会为主体,来自朝鲜各地的人民委员会的代表1100余人,在平壤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中央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定国号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任内阁首相。

在三八线以南,美国占领军司令霍奇将军宣布:美军在朝鲜的政策为“维持现状”。美军进入南朝鲜后,立即解散该地区已经建立起来的人民委员会,复活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机构。1945年9月19日,美国占领军在原日本总督的基础上成立南朝鲜军政府,把日本殖民统治的原有体制和行政机构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1946年6月,美国总统特使埃德温·保莱在巡视朝鲜之后,于22日在给杜鲁门的报告中说:“尽管朝鲜是一个小国,从我们的整个军事力量来看,我们在这里担负的责任并不大,但是,这个地方却是一个进行思想斗争的战场,而我们在亚洲的整个胜利就决定于这场斗争。就在这个地方将测验出来,究竟民主竞争制度是不是适宜于用来代替失败了的封建主义,或者其他某种制度—共产主义。”

1948年7月20日,在美国的操纵下,南朝鲜进行总统选举,李承晚、李始荣当选为正、副总统。8月15日正式成立了“大韩民国”。

这时,李承晚已是73岁高龄的灰发老人。李承晚号雩南,黄海道平山人。曾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1919年任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首届总统。后返美并在美国设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欧美委员会。

李承晚毕生致力于寻找一种能够使之成为朝鲜救世主的强权。他试图让美国来拯救朝鲜。但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不仅拒绝承认他是朝鲜临时总统,而且还指示把他的所有电文全部送到国务院。美国国务院甚至在李承晚要求去巴黎参加和平大会时,拒绝给他签证。

美国占领朝鲜后,李承晚要求美国国务院同意他返回朝鲜,被国务院拒绝了,后在麦克阿瑟的调解下才得以回到汉城。回国途中,他在东京停留,对麦克阿瑟进行了礼节性的拜访,对麦克阿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回国后,李承晚在美国支持下历任独立促成会中央协议会总裁、“大韩民国”代表、民主议院议长、民族统一总部总裁。

李承晚朝思暮想的是,在有生之年成为一位统一的朝鲜国家的总统。他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时间的流逝使他迫不及待。

应李承晚的邀请,美国远东司令部司令官麦克阿瑟从东京飞赴汉城,参加总统就职仪式。

在庆典仪式上,李承晚发表就职演说后,麦克阿瑟充满激情地说:

“在这个正义事业向前迈进的时刻,我们的胜利却由于现代历史上一场巨大的胜利而黯然了—一条人为的屏障分割了你们的国家,这条屏障必须而且即将被拆除。”

在一片欢呼声中,李承晚含着眼泪紧紧地拥抱着麦克阿瑟。

“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后,李承晚集团于1948年8月下旬至12月上旬,同美国先后签订了《韩美暂行军事协定》《韩美移交财政和财产协定》和韩美经济援助协定。这些协定规定:允许美国顾问完全控制南朝鲜军队、警察及一切重要地区的建筑;李承晚政府承担美国占领军的一切费用,美国有权在南朝鲜取得和处置任何财产;美国控制南朝鲜的对外贸易,鼓励美国私人资本在南朝鲜投资,掌握南朝鲜的经济命脉。

就这样,朝鲜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政府。两个政府都试图按照各自的信仰统一朝鲜。扩军备战成了头等大事。

朝鲜战争爆发前,南朝鲜军队总数已达11.4万人,陆军共8个正规师。南朝鲜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从美国引进。步兵师炮兵主要为105毫米榴弹炮、82毫米迫击炮、60毫米迫击炮、57毫米反坦克炮、60毫米火箭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