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米夏埃尔计划(第7/8页)

背景:鲁登道夫

对埃里希·鲁登道夫来说,事态从来没有像1918年这样坏,或者说,从来没有像1918年这样有如此多的坏事。坏事越堆越多,他显得越来越脆弱。

他这个人有一种永远不满足的工作欲。但是,同事们近来发现他时常不做任何解释便悄悄离开德军总部。一名医务人员在撰写回忆鲁登道夫的书中写道,有人偶尔听到他在哭泣。

为鲁登道夫工作的军官开始担忧他的状况,怀疑他是否还能继续工作。他们小心翼翼地安排精神病医生来给鲁登道夫看病,这位精神病医生是鲁登道夫认识的霍赫海姆博士。

霍赫海姆博士来的那天,大家都胆战心惊,想知道他会如何劝说鲁登道夫,竞相猜测鲁登道夫可能的反应。鲁登道夫是一个僵硬、冷漠的人,毫无幽默感,善于严格地控制各种感情,不过,他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也会发脾气。人们估计,到时候肯定是一场令人不快的难堪。但是,结果却非常出乎人们的意料。看来鲁登道夫需要更深入的精神治疗。

像很多人预言的那样,鲁登道夫对有人打断他的工作感到不耐烦。不过,他同意见一见医生。“我以诚挚的心情、急切的语调、温暖的词汇告诉他,我内心有一个极大的悲哀,因为我注意到他多年来从来没有考虑过一个件事——他自己的精神,”霍赫海姆博士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他总是工作、工作、工作,使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过度的疲劳。没有娱乐,没有欢快,吃饭狼吞虎咽,不给自己喘息时间,不笑,不看自然界,不看艺术,既不听森林的沙沙作响,也不溅泼小溪中的流水。”

鲁登道夫坐着一言不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终于说:“你说的都对。我这样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应该做什么呢?”

霍赫海姆博士极力劝导鲁登道夫从阿韦纳的狭窄营房转移到比利时的斯帕,那里有比较舒适的住处。他推荐鲁登道夫多散步、多做深呼吸、改变工作程序,多休息、多睡觉。鲁登道夫认真地遵循这些要求,有时甚至急迫地改变自己。好的生活习惯使他的痛苦减轻了。

鲁登道夫和霍赫海姆博士经常见面交谈。这位精神病医生的最终诊断是:“这个男人极端孤独。”

极端孤独:这就是鲁登道夫生活的主旋律。他在孤独中已经生活了45年。一次意外使他突然找到摆脱孤独的出口。然而,孤独现在再次把他包围起来。他的这种心态可以从他最近说的一句话中反映出来。在霍赫海姆博士给他看病之前不久,传来一条让他心碎的消息,他听完这条消息后说:“这场战争没有给我留下什么。”

鲁登道夫出生于一个受人尊敬但家境一般的家庭(他母亲有贵族血统,但后来成为穷人),家中有六个孩子,他排行老三。儿时他有三个特点。他有洁癖,从来不玩有可能弄脏鞋子的游戏。他是一个既勤勉又有天赋的学生,数学特别好。他不会交朋友。他的父亲是骑兵上尉,是他父亲拉着他进入军队的。他进军校的入学考试成绩特别优异,不仅被批准入学,而且被安排和比他高两个年级的同学一起学习。他的各项成绩都异常突出,只是体育不好。他的体态不优雅,这是他有别于其他同学的另一个地方。由于他年龄较小,加之极度的谨慎(他对冒险和事故一点兴趣都没有,而其他学生和年轻的军官出于本性都喜欢),所以他总是一个局外人。他是一个苦工,一个书呆子,但极有天赋。

服役后,按照惯例新兵要进行岗位轮换,鲁登道夫在每个岗位都异常出色。他二十几岁时被选送到战争学院学习,这是一项荣誉,只留给最有希望的年轻军官。学院的指挥官发现了他的能力和成绩,给予他学院所能给予的最高奖励:未来在德军总参谋部的任职机会。他40岁的时候才来到柏林,官阶是少校,与神话般的人物德军总参谋长陆军大元帅阿尔佛雷德·冯·施利芬一起工作,他曾称施利芬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施利芬退休后,他被提升为中校,成为小毛奇的红人。他帮助小毛奇把施利芬以压倒性优势包围法军的秘密计划转化为德国的国策。

他此时仍然孤独。

有一天晚上,鲁登道夫像往常一样结束了一天漫长的工作后走路回家,在路上,他发现有一个女人站立在雨中等待着,他此时已经44岁,早就打算保持永久独身了。他把自己的伞与她分享,那女人感激地接受了。她就是玛格丽特·佩尔内特,这个美丽、可爱的女人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维持着一个不愉快的婚姻。不知何故,他俩相爱了,相爱对像鲁登道夫这样封闭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等到佩尔内特与丈夫离婚,他俩立刻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