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8月1日:跳入黑暗(第2/3页)

德国外交大臣戈特利布·冯·贾高闯入屋内,打断众人的争辩。他通知大家驻伦敦大使卡尔·林克瑙斯基送来一份非常重要的电报。由于电报需要解码,所以需要过几分钟才能让大家看到。

提尔皮茨说:“这是推延战争动员的好理由。至少我们应该先知道电报的内容是什么。”

毛奇和法金汉骂道:“垃圾!”两人转身离开屋子走了。他们忙着去视察战争动员的进展情况。

伦敦来的电报不仅重要,而且令人震惊。根据林克瑙斯基的电报描述,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刚给他打来电话,希望讨论一个重大问题。林克瑙斯基在电报里说:“格雷问我能不能向他保证,如果法国在俄国与德国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德国将不攻击法国。我告诉他,我能负起保证的责任,格雷将拿我的保证在今天就要召开的英国内阁会议上向英国内阁做出保证。”

听到这个消息,德皇威廉欣喜若狂。贝特曼–霍尔威格也非常高兴。这简直好得难以置信。这是德国外交的一次胜利。现在,德国实际上能不冒风险地制伏俄国,恢复奥匈帝国在欧洲的地位。

毛奇和法金汉立刻被召回皇宫。在把伦敦电报念给他们听后,德皇威廉给毛奇发出新命令:“把军队全都集中到东线去。”

这几个字好像重重地打了毛奇一下。这个毛奇,人称小毛奇,他是德军陆军元帅赫尔穆斯·冯·毛奇(Field Marshal Helmuth von Moltke)的侄子,叔侄同名。1866年,老毛奇带领普鲁士打败奥地利,这一胜利使普鲁士成为众多德意志邦国中的领袖。1870年,老毛奇带领普鲁士和其他德意志盟友打败法国。小毛奇在德国军队里地位特殊,就是因为老毛奇的缘故。几乎就是名字的缘故,小毛奇才能成为德军的总参谋长。小毛奇不易激动,总有不安全感,神情阴郁,对未来有一种恐惧感,他相信迅速强大起来的敌人在几年内将会使德国变得绝望。这种恐惧感使他喜欢摆弄预防性战争的概念(俾斯麦曾嘲笑这个概念是“因为害怕死亡而自杀”)。实际上,小毛奇仅仅是说一说这个概念,他从来没有倡导和准备过预防性战争。1914年,他已经是一位67岁的老人,面带沉重的颚骨,一副曾经最引人注目的军人体格现在则堆满了肥肉,刚刚从支气管炎病恢复过来的他显得异常疲倦,身上几乎没有一点儿个人魅力。

不过,没有人怀疑过小毛奇是军事天才。他永远是一个有能力的、尽责的老战士。现在,他根本不敢相信德皇威廉说的话。让德国军队这台巨大的机器停转?把精确得像钟表一样的计划打碎?如何运输?如何给养?如何确定在何处打什么样的仗?转向?向东线进军?停止向西线进军?西线是德国战争动员的全部意义,是德国唯一一块有希望打赢的战场。

小毛奇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开始阐释。他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陛下,这是不可能的。部署一支有100万士兵的军队不是一件随意而为的事。它需要整整一年的努力。军队的时间表一旦制定,就不能改变。如果皇帝陛下坚持引军东进,陛下将没有可以发动进攻的部队,陛下的军队将变成一大群手持枪械的暴民。不仅如此,一旦德军转向东线,其背后就是法军已经准备好的62个师,他们正按照早已详细安排好的计划准备攻击德国。英国怎么有可能保证法国不打算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德皇那只枯萎的左手像往常一样紧紧地靠着他的侧身,牛角一般的胡子几乎冲到了眉梢,他以最具伤害性的方式回答小毛奇。

“你的叔叔,”德皇说,“肯定会给我一个不同的答案。”

“我非常痛苦,”小毛奇后来回忆说,“我从来不假装能与伟大的陆军元帅叔叔相比。”他试着解释德军的困难,一旦战争动员计划开始实施,有可能将军队向东线调度,但他承担不起停止实施战争动员的军事后果。贝特曼打断了小毛奇说道:“英国所提出的不平常建议是相当正面的,德国应该予以回应,我不能接受不回应的政治后果。”贝特曼的话使小毛奇很不高兴。最后,有了一个折中方案。法金汉把小毛奇拉入旁边一个房间,平静地论证战争动员进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减速的。军队肯定可以在卢森堡边境做短暂停留。小毛奇让步了。不过,这个办法只能管几小时,而不是几天。

德国减缓实施战争动员后,将会遇到许多严重问题,比如,那些向前方开拔的部队和火车拥挤在一起引起的交通阻塞,所有作战时间表都被打乱。幸运的是,柏林在遭遇严重问题之前,就发现伦敦传来的好消息是一个复杂的误解。这也许再次验证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规律:特别好的事情往往不是真的。造成误解的原因至今不完全明了。不过,格雷在提出英国和法国保持中立的建议时,他似乎并不是向德国提出一项正式的建议。他可能只是想让所有的人在这个关键时刻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于是扔下一个空泛的念头看一看各方的反应。也许,由于他深深地陷入英国政府内部的争斗之中,又必须不分白天黑夜地寻找欧洲大陆危机的解决方案,于是他当时所说的话与所想的事并不一致。不过,他肯定不曾想到过德国人想抓住他的建议,当作一个延后与法国作战而先打败俄国的好机会;相反,他头脑里真正想的,很可能是让德国在西线和东线都处于保守状态,让奥地利人和俄国人先解决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