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八路军进行曲》的国民党王牌军(第3/4页)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失利,和这个古怪的指挥体系很有关系。

精明的史迪威当然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第二次摔倒。他采取的措施,就是一面为远征军提供最好的后勤服务,尊重士兵改善待遇来争取军心,一面坚决拒绝蒋介石对这支部队的插手,只让他名义上拥有这支军队而已。所以,孙立人的做法得到史迪威的支持,而且在远征军的问题上,美军顾问人员的意见常常是决定性的更加重要。

在缅甸与日军18师团激战中的孙立人部远征军部队。

中国远征军在滇缅战场上的确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根据日方资料记载,仅仅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在与中国远征军的作战中,阵亡——注意,不算负伤的——阵亡的人员就达38,286名。实际与远征军作战的日军还有另外三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可以想象远征军给日军造成了多么大的伤亡。

个人感觉,新1军、新6军回国后最终覆灭在内战的大染缸中,与离开了史迪威精心缔造的美式环境有关。与此类似的例子,在现代还可以找到一个,就是耗资巨大的健力宝足球队。

事实上演剧5团在云南,正是通过演出中给美军顾问留下了深刻印象,才获得了前往缅甸慰问演出的邀请。当时史迪威一系的美军顾问,对共产党并无太敌对的看法,史迪威甚至还建议过直接向延安提供武器装备与日军作战。在当时情况下,美军顾问支持的事情,国民党方面想阻止也无可奈何。

孙立人采取军中不建党的立场,未必不是在蒋、史之间求得一个平衡,避免激化双方矛盾,为自己获得一个简单的环境。对于一个真正的军人来说,他很不愿意卷进这样的政治漩涡。但他这段时间的表现,难免被蒋视作离心,或许他后来被囚禁三十余年的命运在此时已经注定。

所以,在孙立人的部队中,对于国共之争,其敏感度远远低于其他国民党军队,他未必知道“向前向前向前”是八路军的军歌,就算知道,恐怕也未必在意。

《与八路军在一起》的封面

应该说,永峰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所熟知的八路军风貌。

不过也有的描写让我们颇感新奇。

而且,当时这首歌的歌词,并无“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这样敏感的句子。

最早注意到八路军进行曲/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的变化,是在一本日本左翼记者釆访八路军的书中。

这位日本记者名叫永峰正树,日本投降前夕,他来到八路军中采访并且追随八路军部队转战,直到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才离去,并写成《与八路军在一起》一书,描述了八路军的战斗和生活情况,在日本影响很大。

现在看来,永峰正树应该与当时在狱中的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德田球一关系密切。他釆访八路军的时候,日本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将面临战败,而在思索战败后应该走怎样的道路。八路军装备低劣,却能够在华北和日军反复争夺,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战越强,日军始终无法奈何这支军队。无论威压还是利诱,华北的军民始终团结一体,如鱼水结合,让一部分日本人感到应该对这支神秘的军队进行更多的了解,也许可以从中找出未来日本的复兴之路。

永峰的作品,其目的大体如此。

永峰记录的当时八路军的军歌

比如上面中图,反映了八路军战士帮老百姓追逃跑的猪崽。永峰认为八路军的成功,军事只是一部分,政治上的成功更值得思考。

比如上页下图上的女八路,我们的确可以接受他描述女八路和男八路服装完全相同,但抽烟的女八路呢?1944年可是整风运动结束好久了。

永峰在文章中提到有些女八路来自大城市,教育水平高而且特立独行,抽烟并不妨碍她们彻夜工作。看来,当时的女八路中颇有些个性十足的人物。

而永峰记录的当时八路军的军歌,虽然由于中文水平有限错误百出,却明确地可以看出,当时这首歌中尚无“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一句,当时的歌词是“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

如果是这样,这首歌的整个歌词中,并没有什么意识形态的内容,仅仅是一首激昂的爱国歌曲而已,实在看不出孙立人的部下为什么不能唱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