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8/8页)

郑廷贵沿用马万川对常大杠子的称呼:“老常啊,你名字挺怪呀,这大杠子叫起来到顺嘴,听着却不雅。”

常大杠子笑了,说他有真实的名字,这大杠子是马万川起的,也是马万川叫响的,他讲起其中的缘故。

二十多年前,马万川在天岗一带购置不少土地,作为地主,就得把地包出去,收租子获利,他来到天岗物色承租者,附近大小粮户,闻讯赶来,围前围后,远接近送,巴结马万川,但马万川自有他的独特用人之道,路过一个场院时,见几个人在晾晒粮食,其中有一年轻人,用一个碗口粗的圆木杠子,挑起两麻袋的粮包上垛,而别人,肩扛一袋累得气喘吁吁,他觉得惊奇,走近前,与这些人闲唠起来。拍着那个年轻人肩膀,夸其有力气,也别这么蛮干,累坏身子骨,媳妇孩子就没人养活了。大伙儿笑说那年轻人还没成家,是个生忙子。细问得知,年轻人姓常,家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因为肯吃苦,干活不藏奸,一个顶两个用,粮户都争相雇佣他。又问他为什么不用扁担,他憨笑说,扁担承不起这近四百斤重,只好选用结实的杠子。马万川赞许说:你有这么大力气,以后就叫大杠子吧!常大杠子就是因此得名。当天晚上,马万川把常大杠子叫到临时住处,让常大杠子陪他吃饭。常大杠子实在,拘束得不大敢动筷,后来,待马万川吃完,他才放开量,好家伙儿,三碗菜,一小盆饭,吃得一点没剩。饭后,马万川与常大杠子唠起庄稼院的事儿,不想这常大杠子不但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种庄稼也是把好手,说起话来,更是有板有眼,深得马万川的欢心。当即,他问常大杠子愿不愿意做他的粮户,租他的地,常大杠子惊得跳起来,以为是在梦中,半晌,他平静下来,他说他愿意,但没有这个能力。他说家里穷得丁当乱响,雇工,种子,牛马,犁杖,那么多的地,他租下来,两手空空,到秋交上租子,对不起东家。马万川就喜欢常大杠子这种诚实,又有头脑的人,他说这些都考虑到了,先期所需要的钱,他垫付,算是借给常大杠子的,待秋后从地租扣回。常大杠子翻身下炕,连磕三个响头,泪流满面地说,他常大杠子要是把地荒芜了,少交一粒租子,不用东家责罚,他自己找棵歪脖树,结束他的性命。不用说,常大杠子言而有信。再后来,马万川把在天岗买的山林,也交到常大杠子手里,每年由常大杠子组织“木帮”采伐,运出山外,数年过后,常大杠子已是马万川最值得信赖的粮户和最看重的人。当然,常大杠子也很快成为方圆百里,远近闻名的大粮户,骡马成群不说,大院套也垒起来了,可以说是人财两旺……

郑廷贵听得津津有味,一赞马万川独具慧眼,二说常大杠子福星高照。

这时,佣人急火火地走进来,不住声喊郑大爷。

郑廷贵一天闲得无精打采,就爱听人讲个趣事,正在兴头,被人打断,当然不快,冲佣人瞪眼说:

“喊啥,喊啥,不是跟你说了吗,你们东家不回来,我们不上桌吗?”

佣人说有个叫酒井的人来电话,找郑廷贵。

郑廷贵好生纳闷,酒井怎么会找到这儿来。

佣人又说,酒井让郑廷贵赶快去趟樱花馆,说老东家在哪儿与人发生了口角。

郑廷贵一拍大腿,对常大杠子说:“坏菜了,准是你们东家把樱花馆给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