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4/5页)

另外一个外号叫“骆驼”的士兵说:“我们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快断炊了,现在虽然空投了一些粮食,但人多粥少,连塞牙缝都不够,我们如果回不来不是又要在那里挨饿吗?”

针对战士们提出的诸多顾虑,曲振东都记下来,然后向杨云枫和蔡云邈做了汇报。三个人在一起进行了仔细研究,最后决定由杨云枫前去解答大家的疑惑。

在正式动员会上,杨云枫恳切地说:“我很能理解大家的顾虑,你们所想的我们也都想到了。我觉得,大家完全可以放心。经过我们研究决定,凡是主动报名去的,完成任务后平安回来,都给大家记功并且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万一去后有什么不测,家里老小今后的生活将由我们管起来。如果大家不信,待选好人后我们可以一起签字画押。”

杨云枫的一番话就像一块大石投入了平静的池塘,下面坐着的人立马嗡嗡嗡议论了起来,过了一会,一个人突然站了起来,说:“我报名,我去。”大家循着声音望去,是一连三班的班长倪永福,这个人是安徽金寨山区的,家里特别穷,当初是被抓壮丁抓过来的,在国民党部队里受尽了兵痞子的欺压,这次跟着部队起义到了解放军这边,切身感受到这里与在国民党部队里不一样的氛围,他从心里感到高兴。听到杨云枫的一番话,心里暗暗琢磨了一阵,最后下定决心第一个报了名。

“说说你为啥愿意去?”杨云枫望着倪永福期待地问道。

“我能说实话吗?”倪永福问。

“在咱们共产党的队伍里不兴说假话,心里想啥就说啥!”杨云枫回答。

“我愿意去,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划算。”

倪永福的一句话引起大家的一阵哄笑。

“咋个划算法?”蔡云邈笑着问道。

“我自己主动报名去,如果能全须全尾回来,也算为解放军做了一件好事,还能得到奖励,多好的事啊!”倪永福说。

“要是回不来呢?”杨云枫追问。

“咱们都是当兵的,当兵打仗总是有风险!退一万步讲,就是我自己被打死了,爹娘和兄弟姐妹还有共产党照顾着,我还有什么顾虑呢?!这些还不是我想得最多的,我有三个老乡在十四军,之前听他们说,部队里人心早就散了,如果这样的部队与解放军硬碰硬地交手,说不定我那几个老乡的命可就没了。我要能趁早去劝说他们投诚,说不定还能救他们,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去一趟不知能造多少级浮屠啊,大家说划算不划算?!”

倪永福的一席话让还在犹豫当中的一些人豁然开朗,他一带头报名,很快十个名额就报满了。杨云枫、蔡云邈称他们为“十大壮士”,一番肯定后,立马与他们签订了协议。

把十个人单独集中起来后,杨云枫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内容涉及怎么样过去,带什么东西,过去后怎么说,遇到被抓被审怎么办等等。除了反复训练,杨云枫和蔡云邈一起还对他们进行了现场情景模拟,觉得差不多了才让他们分头行动,在夜色掩护下悄悄潜入了双堆集二十三师、十军以及十四军的阵地。

十个人自称是被俘后又释放回来的士兵,把带的食物分给了一帮饥寒交迫的士兵,同时也把携带的传单悄悄地散发出去,把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情况也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番,说在那边能吃得饱,能穿得暖,不想打仗还可以领到粮食盘缠回家,当官的不打人,官兵平等……不少十四军的士兵听了非常羡慕,起了向往之心。当然他们也无一例外地被审查,因为事先经过了培训,对付起来大多得心应手。

但倪永福遇到了麻烦,对方对其进行了超出常规的审讯,刚开始他还能对付,后来问急了,缺乏经验的他说了一句:“我要见长官。”

审问的人问他:“你要见哪位长官啊?”

“我要见熊逢秋长官。”

“熊长官是你说见就见的?!”一个审问的人抬手就要打。另一个人说:“我们还是报告一下吧,也许他真有什么事。”

当即他们向上面报告了,来了一个当官的,众人都叫他李参谋。李参谋说:“我是熊军长派来的,你有什么事尽管给我讲,我保证转达给他。”

完成任务心切的倪永福信以为真,他从裤子夹缝里掏出一封信,交给李参谋,说:“这是放我回来的时候,有个姓杨的部长交给我的,让我无论如何要交给熊长官,说是非常重要。”

李参谋问:“还有别的话说吗?”

倪永福说:“没有了。”

“没有就滚吧。在队伍里不要乱说乱讲。”李参谋拿着信回到十四军的军部,把这封信交给了谷副军长。谷副军长打开一看,竟是刚刚起义的一一〇师师长蔡云邈写给熊军长的亲笔信。